筆孽說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680000031197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王則修
主題與關鍵字:
崇文社文集(3)
描述:
內文:孰使吾之名有餘榮者。非筆也耶。孰使吾之身有奇辱者。非筆也耶。筆可榮。亦可辱。善用之則榮。潤色皇猷。彩筆所以千氣象也。不善用之則辱。攻詰人短。筆墨所以釀禍胎也。吾思古者典謨訓誨。非筆無以傳。雅頌風詩。非筆無以賦。孔子作春秋。因獲麟而絕筆。左邱傳國語。借口筆以成書。他如公羊有傳。穀梁有傳。下至馬遷史記。班固漢書。是皆因筆者書以自見於世。煌煌大文。成一代之大手筆者也。筆之可傳可法。而不可侮辱者如此。此亦何孽之有哉。所可惜者。晚近來士習不古。絕少三代直道之遺。或出揭帖以傷人。或假詩歌以詈世。或相好也。而嬉笑出之。相好者轉而失好。或挾怨也。而隱語傷之。挾怨者終成結怨。甚至不論事關名節。無端而□白以緇。莫論言繫死生。有意而舞文弄墨。載筆而嬉。脫穎盡齊諧之語。執筆以記。殺人無刀血之痕。凡若此者。皆筆孽類也。夫逞一枝之健筆。博一世之虛名。在彼固謂遊戲文章。不徒自我作俑。而不知禍已隨其後矣。蓋筆孽之害。甚於口孽。口孽之中人。顯而易見。筆孽之中人。隱而難知。且其禍亦更有不可測者。試觀古來之文字賈禍者。代有其人。王子安以鬥雞見疏矣。此真筆孽也。劉夢得以怨詩被謫矣。非筆孽。亦筆孽也。有宋之世。烏臺詩案。連累者二十八人。區區詠鹽詠檜。一詩之微。而禍連若此。向使不遇太皇太后之救。而李定舒亶王珪。媒孽其旁。子瞻其能免為獄中之鬼乎。此大可謂寒心也。嗟乎。同一管城子。用以著書立說。則筆與人有餘榮。共此中書君。用以謔浪詼諧。則人因筆有奇辱。譏諷微而怨尤甚。文詞隱而禍患深。非筆之能孽人。人自作其孽耳。士君子生此文明之時代。雖言論無妨自由。然舉筆而動輒成仇。譬如老馬為駒。不顧其後。甚為君子所不取焉。然則人亦取鑒乎唐宋劉蘇諸人。而效法乎秦漢以上諸君子。庶孽無由作。而筆可傳世也。豈不懿歟。是為說。
出版者:
周崑陽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2009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臺語考釋
入毓粹門
古今詩話菁華(二)
列傳七
盛京賦
軍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