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數位典藏計畫
儒佛為救世之亟需論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520000031341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林玠宗
主題與關鍵字:
鳴鼓集 初續集合編
描述:
內文:世變至今日亟矣。人心險詐。風俗澆漓。生計日窮。戰禍無已。欲謀挽救。斷非科學所能為功。梁君啟超游歐。歐人士自認為歐化破產。希望亞化之救援。然環顧吾亞中可以救援歐洲者。捨儒佛何以哉。日本真崇陽明學與佛教。德國青年分二大派。一尊孔。一崇老。近又組織佛學講演會。歐美人競譯大藏經。而靈魂轉世之說。為彼中新潮文化焉。乃吾亞洲固有之文明。竟至儒宗久晦。佛法凌夷。儒既虛名。佛成迷信。於此而欲於俗學中求真儒。於俗僧中求佛法。誠戛乎難其選矣。然則若之何而可。曰是非發揮儒理。弘揚佛法。斷未有能幸者矣。或曰哲學界以孔尊君權。大與共和相反。佛無人倫。亦乖時俗之宜。今欲以儒佛救世。是猶藥不對症。安望其針膏盲而起廢疾乎。曰世人不得儒佛之真。故不得儒佛之益耳。曰儒重世法。佛出世間。枘鑿不容。途徑亦別。安在其能一貫耶。曰觀其道。則儒與佛無二理。論其跡。則儒與佛真殊途也。今請先言儒。周禮曰。儒以道得民。自孔子集群聖之大成。而儒宗之名立。不惟孟荀諸子皆儒。即老莊一派亦儒也。孔子尊君。為當時權臣無君者對症發藥。然仍以君臣對舉。各盡其道。未嘗偏重君權也。若夫春秋之世。(劇亂昇平大同之說)歸重大同。惟公羊能發明之。禮運以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是不獨親其親。子其子云云。顯然以大同為亟則。非現今共和制度。限於一國者比也。且孟子願學孔子。而民為貴。君為輕。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讎。云云。其抑君權伸民氣。是誠尼山之真傳。孔子之嫡派也。學者不察。誤以孔為尊君。妄加謗議謬矣。孔子造詣極高。寖寖乎登佛境界。觀其時時流露者。儼然大乘菩薩法。而非聲門小乘所企。特其觀機立教。不得以人天乘示人。為普通計。不得不然也。觀於五十有五章。孔子之自證聖旨。至深且高。惜乎後人之淺則孔子也。(宋儒解此章太淺)大學以定靜安慮得為齊治平之本。成已以成人。明明德以親民也。孟子之信善美。大聖神內證高遠。而其教人以性善為本。擴充四端為要皆第二諦。非第一諦也。蓋以第一諦言性無善無不善。言性善者。特就情之所動者言。所謂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欲明性善。須擴充四端。淺顯易明。人人解得。春秋戰國間。人心陷溺。除門下大弟子外。未足以語高深。故孔孟汲汲乎言人天教理。以挽救之。子貢所以有性與天道。不可得明之。嘆非孔孟自身境界。止於此耶。宋儒學理精明廣大處。未能證明。惟明儒王陽明提倡致良知三字。如千年暗室。一爐照破。其有功聖學甚鉅。其言曰。無善無惡者心之體。有善無惡者心之用。有善有惡者情之動。其言上承孔教。遠契佛心。所由道德事功。震鑠古今。而萬國宗教史。謂陽明學通禪宗。試取數十條。以相比附。蓋跡不同。而理原一貫也。請進而言佛。佛教分世間。出世間二大法。其世間法曰人乘。天乘。以五戒為主不殺仁也。不盜義也。不淫禮也。不妄言信也。不飲酒智也。與儒教有異乎。天乘以十善為主。不殺盜淫為身三業。不妄言。惡口。兩舌。綺語。為口四業。不貪嗔痴意三業。與儒教有異乎。出世間法分為三乘。由苦集滅道悟入者。曰聲聞由十二因緣悟人者。曰緣覺。由六度萬行證入者。曰菩薩乘。若無緣大慈。平等大悲。得無上菩提者。曰佛乘。佛者覺也。自覺覺他與自利利人。自遠達人。有以異乎。覺行圓滿。即止於至善之意。蓋至高無上。甚深境界也。至於博施濟眾。仁民愛物。施波羅蜜也。桓魋謀殺。子西阻封。接輿。沮溺。丈人。晨門。荷蕢之譏諷。順受之而不怒。鄭人誚為喪家之狗。亦坦然無嗔。忍波羅蜜也。學不厭。誨不倦。發憤忘食。樂以忘憂。韋編三絕。見堯於羹。見堯於牆。彈琴見文王。精進波羅蜜也。定靜安慮。洗心退藏於蜜。無思無為。寂然不動。禪定波羅蜜也。自誠明謂之性。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智慧波羅蜜也。孰謂孔子謂人天教己乎。即顏曾思孟。亦造詣高。理論粹。固已優入聖位。雖為大乘菩薩無疑。中庸。此為物不二。所謂不二法門也。孟子。可欲之為善。五戒十善。人天乘也。有諸已之謂信。十信也。充實之謂美。十行也。光輝之謂大。十住也。大而化之之謂聖。十回向也。聖而不可知之謂之神。十地也。孟子既親證大乘。而言願學孔子。然則孔子之稱至聖。殆與佛者異而實同矣。佛雖與出世法為究竟。而四眾第子在家者居其半。日以佛法付屬國王大臣。而大乘教義。在家菩薩能修之。不似小乘之必出家也。近今佛法。惟居士研究者多。倘因僧流犯破戒。遂歸咎於佛。是猶見文人無行。遂歸咎於孔子也。不亦慎乎。
出版者:
崇文社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28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林玠宗(1928)。[儒佛為救世之亟需論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40/b2.html(2015/07/21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40/b2.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十二因緣
王陽明
波羅蜜
子貢
禪定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列傳六
澎湖處大海之中
榷賣志
農業志
軍備志
附錄 槱兒遊蘆溝橋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