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510000030668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王則修
主題與關鍵字:
崇文社文集(1)
描述:
內文:人才培養策 臺南王則修 國於天地。必有與立。人才是也。人才為國之棟樑。國為人才之淵藪。無國則人才何所托庇。無人才則國何以長存。此相需之切。實相望之殷。是故欲為國家儲有用之才。必當盡君相師傅之責。唐虞之盛也。稷契夔龍。賡歌喜起。周室之興也。望散周召。疏附後先。知其培養者厚。思其食報者隆也。當此天演派別。優勝劣敗之秋。歐風美雨。奔注東來。國家之需才孔亟。然樹木計以十年。樹人計以百年。苟非養之於先。培之有素。恐竊天地之生才雖厚。而剝落堪虞。或將相而淪於草野。或麒麟而困在鹽車。國家安能收得人之效。也故欲用人才者。必自培養始。請以鄙意所及者。略陳其策如左。一興學校。自古名臣賢相。多出於辟雝鐘鼓之地。是以夏有校。殷有序。周有庠。三代人才所由輩出也。我國自 先皇帝勵精圖治。銳意興才。年捐數千萬之帑銀。振興全國之學校。上自京都。有帝國大學。及各高等學校。下至窮鄉僻壤。亦有中學小學。學校之林立。誠難枚舉。且於各校中。奉以敕語。其慎重人才之至意。有加無已。所以人材蔚起。雄視全球。一戰而馬關議和。清人爭割地以相讓。再戰而露西屈服。俄人不敢南下而牧馬。三戰而青島請降。德人不敢彎弓而報怨。戰功之赫濯。無非教澤之宏深也。則培養者此其一。 一重師傅。歷代帝王。尊崇孔子。蓋以孔子嚴亂賊之誅。立綱常之極。其道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其教仁義禮智。孝悌忠信節廉。違其教。雖有才而無取。循其教。則有德而可師。故今之學校。必擇老師宿儒。品學兼優。能闡發聖道者。以為之傅。斯養其本根。培其枝葉。不徒以文藝聘奇才。而必以德行深學養。他日學成致用。在家為孝子。在國為忠臣。而多士濟濟。咸為周之楨也。則培養者此其二。 一責成父兄。古者人生八歲。皆入小學。十五則入大學。人無論智愚。家無論貧富。要當使子弟就學。以副國家培養之意。今之父兄。或藉稱衣食不足。未暇詩書。或托言朽木難雕。不成才器。遂致有佳子弟。而反為棄材者不少。故欲培養人才。必以此為懸厲禁。凡有子弟不就學者。罰及其父兄。萬一父兄果貧寒。子弟又俊秀。則必勸誘鄉鄰。共出學資以補助之。如此則人才不為境而遇屈。白屋安在不可出公卿也。則培養者此其三。 一設立圖書館。凡諸子百家。琳瑯寶笈。搜羅宏富。備儲其中。以供士人之觀覽。蓋富者有錢。未必能讀。貧者雖有心殷面璧。而一臠不飽。遑問篇章。無論名山石室之藏。東壁圖書之府。異書珍秘。無力購求。即尋常科學之書。亦多所割愛。設若不先為之計畫。何足為好學之一助乎。故惟通都大邑之中。必置一圖書館。做四庫之藏書。備四民之借覽。于取于求。螢燈藉以攻苦。或還或借。雪案得以取資。將讀未見書。開新智識皆自圖書館成之也。則培養者此其四。 一設立博物館。以備攷據之資。蓋按圖索驥。不若真驥之當前也。夫君子號稱博物。然觀書了了。觀物茫然。世因有日手一篇。而當前罔識牛馬者。無他。耳聞猶虛。不及目見始確也。惟網羅天下之飛潛動植。及各州之物產土宜。充斥其中。以為考古之實。將暇時縱覽。知目下之飛者潛者。即書中之某物。知眼前之動物植物。即紙上之某名。至於物有產。土有宜。亦莫不瞭如指掌。一日考證。勝讀爾雅十年也。而人才盡通才矣。則培養者此其五。一設立漢文私墊。以補助公學之不逮。蓋公學授業時間短跾。固未暇兼及漢文。然自文教東漸。漢文之粵窔。我國獨擷其菁華。所以戊申詔書。煌煌巨製。純是漢學精粹。以成一代之鴻謨。方之二典三謨。何難媲美。又況南洋發展。志切雄飛。東亞和平。日謀親善。尤非漢文不為功。故欲培養人才者。培之於公學之中。通國語以資同化。尤必養之於公學之外。參和漢以妙化裁也。則培養者此其六。 一設專門學校。人才之稟賦不同。即智能各異。或優於彼而拙於此。或優於此而絀於彼。苟制定一科以造就人才。則成才常少。而棄才常多。必也分為各課。使之專心肄業。因其才之所近。以定學之階程。優於文理者。課以文學。優於耕作者。課以農學。優於藝術者。課以工學優於貨殖者。課以商學。推之電學化學。及各科學。莫不因材而篤。善誘循循。則將來才之用於國者。精而約。亦備以周。其曲全人才為備至也。則培養者此其七。 一創立教育機關體育智育德育是也。人而無智。坐昧先機。智而不勇。有失進取。既智且勇。而無德以濟之。終為亂階。孔子曰。勇而無禮則亂。又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故國家培養人才。始而啟發智能。以開其錮蔽。繼而養育身體。以暢其生機。終而成就德器。以純其忠孝。夫而後有文有武。合將相於一身。有德有才。運大和於一念。不然人才雖盛。安能為國家用也。培養者此其八。 一立武備學堂。近世龍爭虎鬥。略地攻城。比古尤烈。禮樂俎豆之修。其不足以化干戈久矣。此而不修武備。譬猶梁武被困。猶講經不輟。何濟也。若設武科。以養成夫將士。將司馬軍兵法。孫吳兵書。閱歷深而趨避熟。他年疆場決戰。饒有岳忠武之風。帷幄運籌。不減謝東山之概。大將還是讀書人。書生不少英雄氣。詩云赳赳武夫。公侯好仇。公侯干城。蓋未有不學。而能成其赳赳者也。則培養者此其九。 一公考課。古者日有省。月有試。所以驗百工之勤惰也。而今之試士亦然。當其在校之日。點數必明。勿以愛憎為取舍。及其考試之時。登選必公。勿以貧富為黜陟。絕夤緣之路。開仕進之門。由是被選者皆賢士。既感激而爭驅。見黜者盡迂儒。亦積愧而生奮。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國家所以有得人之慶也。行見賢才無屈抑之悲。才者愈才。下士有自勵之志。不才者亦才。而人才於斯為盛焉。則培養者此其十。 一厚廩餼。大烹養賢。古有常曲。廉能受職。世有幾人。枵腹尚難談詩書。無家何暇顧反國。士君子為貧而仕。毛義所為奉檄而喜也。假使祿養只及其身。而不足以資俯仰。勢必有百計營私。而為蠹國病民之舉者。廉吏所以不可多得也。夫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斯在朝之士。樂效馳驅。在野之夫。群深勉勵。既荷栽培之厚。又受祿養之優。如是而不砥礪廉隅。以副國家之望者。無有也。則培養者。此其十一也。 一因材器使。國家量能授職。原未可有求全責備之思。亦未可有辱屈人才之舉。枳棘未可棲鸞。沼中方足展驥。蓋用才不盡其才。賢才反有沉淪之歎。惟審其才之大小。以定其位之尊卑。大以成大。小以成小。是故有言語才。則用以使外域。有政事才。則用以治內政。有禦侮才。則用以寄軍令。推之上而農工商各部。下而縣廳邑各屬。亦莫不各因其才而分用之。將群策群力。咸資得所。一才一技。咸荷提攜。何至懷才而不遇。棄而他適。有楚材晉用之憂也。則培養者。此其十二也。 以上所陳十二策。內而家。外而國。宜於古。亦宜於今。雖未必盡善盡美。實為培養人才者所莫能外。準是道以行之。才未有不盛。國未有不興者也。嗟夫。人才不自生。賴有國者以生之。人才不自養。賴有國者以養之。教澤未宏。圭璋亦碔砆之器。涵養既厚。杞梓盡楨幹之材。培養之關於人才。人才之關於國家。誠未可諉諸運會之適然也。予也才譾學膚。妄參末議。亦唯以俟夫有國家之責者。擇而採之可也。
出版者:
周崑陽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2009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臺灣孝節錄
富順宋芸子太史育仁
列傳六
附錄 槱兒遊頤和園筆記
古今詩話菁華
風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