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為學派說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40000017880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雅堂文集
描述:
內文:  墨子既棄姓矣,何以謂墨?曰:「墨為學派之號,而非姓氏之稱也。」何以言之?墨子固自言之。〈小取篇〉曰:「墨者有以此而非之,無也故焉。」又曰:「墨者有以此而非之,無也故焉。」此兩墨者,則學派之號,而非姓氏之稱也。顧非獨墨子言之,而孟子亦言之。孟子為抨擊墨子之人,而曰:「墨者夷之」,又曰:「墨者之治喪也」(滕文公上)。所謂墨者,則學派之號,而非姓氏之稱也。   且非獨孟子言之,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亦言之。是四者,皆戰國之通人以評論學術者也。莊子之言曰:「使後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跂蹻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相裏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獲、己齒、鄧陵子之屬,俱誦墨經,而倍譎不同,相謂別墨」(天下篇)。所謂後世之墨、南方之墨,所謂別墨,皆學派之號,而非姓氏之稱也。   荀子之言曰:「故墨術誠行,則天下尚儉而彌貧,非攻而日爭,勞苦頓萃而愈無功,愀然憂戚,非樂而日不和」(富國篇)。所謂墨術,則學派之號,而非姓氏之稱也。   韓非子曰:「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墨子之死也,有相裏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墨雜為三」(顯學篇)。所謂相裏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皆學派之號,而非姓氏之稱也。   呂氏春秋曰:「孟勝為墨者?子 ,善荊之陽城君,令守於國。荊王薨,群臣攻吳起於喪所,陽城君與焉,荊罪之。陽城君走,荊收其國。」孟勝曰:「受人之國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弟子徐弱諫曰:死而有益陽城君,死之可也;無益也,而絕墨者於世,不可。孟勝曰:不然。吾於陽城君,非師則友也。非友則臣也。不死,自今以來,求嚴師必不於墨者矣,求賢友必不於墨者矣,求良臣必不於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義而繼其業者也」(上德篇)。又曰:「腹黃享為墨者?子,其子殺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老矣,非有它子,寡人已令吏弗誅矣。腹黃享對曰: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王雖令吏弗誅,腹黃享不可不行墨子之道」(走私篇)。所謂墨者鉅子,則為一家宗師,而黨徒遍秦、楚,且欲以所守之義、所立之法行之天下,以昌其教,則是所謂墨者,學派之號,而非姓氏之稱也(此外如胡非子、淮南子、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藝文志尚多,不具引)。   然則墨子何以稱墨?《莊子.天下篇》曰:「不侈於後世,不靡於萬物,不暉 於數度,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墨翟、禽滑釐聞其風而說之。墨子之稱墨,則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者也。」   七國之時,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戰爭力役,民不聊生。而儒者章甫縫掖 ,從容中禮,空談仁義,無所裨益。墨子非之,故其稱道曰:「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禹親自操#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 ,沐甚雨,櫛甚風 ,置萬國。禹,大聖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使後世之墨者多以裘褐 為衣,以跂蹻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天下篇)。夫墨子抱救世之志,涵仁赴義,屏斥禮文,裘褐為衣,跂蹻為服,日夜不休,勞苦為極,則墨子衣服之用墨可知矣。《呂氏春秋‧貴因篇》曰:「墨子見荊王,錦衣吹笙,因也。夫墨子尚儉,何以錦衣?墨子非樂,何以吹笙?蓋欲見荊王而說之以大道,故因於一時耳。是則墨子平日衣服之用墨可知矣。且墨子尊天明鬼,蔚為教宗,比如異域佛教比丘之緇衣 ,景教修士之黑服,抱樸守真,剋苦勵志;使人憂,使人悲,固以墨為尚也。」〈貴義篇〉曰:「子墨子北之齊,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殺黑龍於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聽,遂北至淄水,不遂而返焉。是則墨子之稱墨,不惟衣服之墨,而容貌亦墨焉。墨子,聖人也,救世為急,僕僕風塵,將使後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無胈、脛無毛相進而已矣。」是故莊周論之曰;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餘之論墨,審其意志(繩墨自矯)考其衣服(裘褐為衣)察其容貌(先生之色黑),則墨為學派而非姓氏也彰彰明矣。然則墨子之棄姓為實行兼憂故,實行兼愛則以捐天下之私利、求人類之幸福,宜其為一世之宗,歷二千二百餘年而道將顯也。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1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附錄 槱兒遊頤和園筆記
埔里社(第十)〔志〕
列傳四
澎湖處大海之中
獨立紀
外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