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五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30000022292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通史
描述:
內文: 林奠國列傳   林奠國,字景山,彰化阿罩霧莊人。阿罩霧固土番之地,負山環溪,鄰鄉多巨族,各擁一方,非番害則械鬥,故人多習技擊,而奠國能御之。同治元年春,邑人戴潮春謀起事,淡水同知秋曰覲至東大墩,欲治之。途次,聞其勢大,遣人邀奠國。挈鄉勇二百人往,至新莊仔莊,曰覲已被殺。四塊厝莊人林日成為勇首,護曰覲行,及是而叛,見 奠國至,攻之。奠國拒戰,退歸阿罩霧,鑿濠固壘,聚米鹽、討軍實,為持久計。已而日成來攻,擁眾三萬餘,斷水道,環圍三匝。時莊中丁壯多從文察轉戰閩浙,僅遺七十有六人,願同生死。以長子文鳳率之,為數隊,扼險要;而自拒於莊北。日成之至也,勢張甚;又以前後厝之怨,誓必滅之。嘗一日陷圍數次,莊幾破,開砲防禦。自日夕至於黎明,莫敢懈。而圍愈急。東勢角莊人羅冠英駐軍翁仔社,聞報;越二日,率二百人至,皆粵族。眾慮內變,文鳳曰:『彼來援,是愛我也。寧有是事』?椎牛饗之。出家資十數萬於庭,向眾而言曰:『諸公跋山谷,冒危險,以來護我莊。其濟,莊之福也;不濟,吾以死繼之。不腆之資,願供一醉,幸毋為賊人有』。眾曰『諾。願殺賊』。乃耦其人而守之。又一日,林氏之族先後至,可四、五百人,士氣大振。開壁出,搏戰隴畝間,陣斬數百,俘數十。日成大敗,踉蹌走。自是不敢復攻阿罩霧。   當是時,彰化既破,南北俱震。潮春、日成之黨,多至十數萬人。而阿罩霧以一村落,介立紅旗之間,戰守經年;圳水又為萬斗六莊洪氏所遏,良田盡暍,粒米不收。發倉以賑。聯絡沿山一帶,備器械,立約束,養精蓄銳,為規復計。二年冬,文察以福建陸路提督平臺。奠國聞官軍至,率鄉勇數百助戰。潮春、日成次第就滅,遂與文察提師歸阿罩霧,招撫近山。其不從者,移兵討之。經理善後。事聞,以功授知府,賞戴花翎。 三年四月,閩浙總督左宗棠以延平軍務危急,奏調文察內渡,奠國從。至福州,而漳州陷,下游俶擾,檄由同安規復。十一月,駐洋州;十二月,移萬松關。兩軍相持;疊接戰,互有勝負。時大軍未集,所部臺勇僅五百人。一日,偕文察視壘,至瑞香亭,太平軍驟至,陷圍。文察竭力奮鬥,所部多死傷。顧奠國曰:『吾為國家大將,義當死。阿叔可破圍出,毋俱沒』。奠國不可。文察復迫曰:『勢急矣,趣去。吾不能歸也』,遂授命。於是奠國收餘軍以退;而臺勇乏餉,未能歸。至福州,見大府,請餉九千兩,為遣散費。總督慶瑞不許,命待命。已而索賄二萬金,文鳳請與之,不可。曰:『吾為國家效命,率子弟赴疆場,糜財固不足惜;而彼反以功為罪,此胡可者?自吾與鄉里五百人而西,今所部多沒,吾則獨歸,又何面目以見父老乎』?遂以家事委文鳳,命各恤其家,而自留省垣。越十七年卒,誥授朝議大夫,追贈奉政大夫。子三:長文鳳,次文典,次文欽。   文鳳字儀卿,號丹軒。少任俠,結交多奇士。戴潮春之役既平,地方罷弊,流亡滿道。文鳳拊循鄉里,集農人,治畎畝,構廬樹藝,眾始得息。除夕之夜,圍爐聚飲,文鳳忽流涕曰:『當吾莊被圍時,吾三夕不寐。仰視飛彈,如雨入室中。吾自分必死,邀天之福,仗祖宗之靈,幸得復睹太平。吾今思之,心猶悸也』。又曰:『莊人可愛,與 我同患難,冒生死;吾不能一一存問,心良慊』。命家人往視,各贈百錢為壓歲,遂以為例。同治二年冬十二月,野番出草,乘夜襲阿罩霧。文鳳聞警,提銃出,趣召莊人,鳴金發砲,列炬如白晝。番驚竄,逐之。文明亦率一隊,遏其途。番不得歸,散走平疇間,殲其數十。自是不敢復犯阿罩霧。四年,文明被害彰化,報至,莊人大憤,不期而集者數千人,洶洶欲動。文鳳病在床,聞之驚起,止之曰:『彼設陷我。今若此,是自投其禍也。且黑白未可知,當稍待』。眾始散。   初,城吏以計殺文明,意林氏必擁眾至,即以圍城之罪辦之。及聞是言,愕眙而語曰:『林氏固大有人也』。兵備道夏獻綸以舊憾故,頗不懌。戴案被抄諸人,亦構辭以訴,凡十數起。光緒五年,獻綸卸任至省,謁大府請籍林氏之產。命會營往,獄將興矣。獻綸抵郡,未久逝。洎巡撫岑毓英來臺,召視案卷,訟始結。   文欽字允卿,號幼山。性溫和,善事父兄。林氏自遷阿罩霧以來,業農習武,而文欽獨好學,勉為世用。光緒十年入泮,兵備道劉璈見而奇之。時法人方犯臺灣,檄募義勇,衛桑梓;遂集佃兵五百,駐臺南,為南軍援。器械糧秣,悉取之家。已而調駐通霄,捐助軍。事平,以資註詮郎中,分兵部。嗣請歸養。十四年,以清賦功,加道銜。十九年,舉於鄉。素慕萊子斑衣之志,築萊園於霧峰之麓,亭臺花木,境極幽邃。自畜 伶人一部,春秋佳日,奉觴演劇,所以娛親者無弗致。顧尤好義舉,歲率用數萬金。士之出入門下者,靡不禮焉。嘗道泉州,聞連鄉械鬥,數十年不戢,怨日深。遂集兩造,陳利害,糜數千金解之。十五年,河南薦饑,大府募賑,捐萬金以恤。事聞,賜「樂善好施」之額。彰化舊有育嬰堂,而絀,不足濟眾;窮民生女,輒棄於塗。見而憫焉,割腴田,歲入穀三百石。福馬刺桐之橋久圮,行者病涉,命工造之。又創湖日、田中之渡。利人之事,知無不為;里黨之人無不惠焉。   初,臺灣巡撫劉銘傳經理番疆,而中路以腦業為大。乃偕從子朝棟合墾沿山之野,謂之林合,東入番界,西至舊墾之地,北沿大甲溪,南及集集大山,延袤數十里。於是張隘線,募佃人,啟田樹藝,番害稍戢,而產亦日進。二十一年,臺灣有事,大府命起兵,募鄉勇千名,自備餉糈,令族弟文榮統之,駐彰化。已而下詔割臺,文武多去,四郊俶擾,分邏各地,故無盜賊患。既見勢蹙,謀內渡,而母老不堪涉風濤,匿跡銷聲,居於幽翳。唯日侍慈幃,教子姪,極天倫之樂。故世稱貞子焉。   連橫曰:阿罩霧處彰化內山,地與番接,故人多尚武。而林氏能部勒之,戮力致果,功在旗常。是皆干城之選也。然數十年來,林之子孫說禮樂而敦詩書,濟濟蹌蹌,蜚聲藝苑,信乎江山之助也。閒靈之氣,緯武經文,顧陸之風,猶未沫焉。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1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宗教志
關征志
過黃河而北
農業志
初二日午下
八月十七日(西曆十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