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道解後瑣 附第七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20000031620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佚名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  天地滄桑之變,往往有利害相反,而適相因者,惟人事亦然,大禹之治水,為四海計,為百世以下計,而一身則胼胝皸瘃而不恤,至于今民蒙其利宜也。隨煬帝荒侈無度,殉一己之欲,驅數十萬生靈於溝壑之中,欲至涿郡,則開通濟渠,欲遊江都,則開永濟渠,凶于而家害於而國,為一身計,井不為子孫計,乃自唐至宋,竟賴其水道以漕京師,元明清亦尚用之,以漕北京,至於今人亦蒙其利,是可怪矣,非所謂利害相反而適相因乎?   然自禹以後,濬水道而上下蒙利,得禹遺意者惟漢耳,漢不獨顧漕運,往往灌溉民田,在數千頃、數萬頃以上,商旅乘水而行。此外,若元明清之護運道也,祗知為京師□饟耳,與吾所欲濬水道,意懸殊矣;吾欲濬水道,非徒為代鐵路計也,有數利焉,廬舍井田民無昏墊之虞一也,溝澮畎畝民有灌輸之利二也,商旅駢臻樊遷有無三也,裕國裕民四也,貧民游民資工得食五也。   昔王安石言利,處處與作騷擾民間,劉貢父戲之謂洩梁山濼,可獲良田三萬頃,安石急問計,貢父日可速開一如梁山濼之湖以蓄水即得矣,人傳以為笑,乃不數十年,而黃河一徒,梁山濼遂為反壤,使安石見之,不知當何如,使貢父知之又如何,顧大壑之變大陸者,正不知凡幾耳。九河之道,在漢僅得其三,旋亦寘滅,滎波之澤,鄭康成時即已閼,碣石之地,酈善長即謂淪於海,灉沮會同水之大可知,而九域志謂涸於曹濮之決河,矩野之澤,大陸之澤,孟諸菏澤,今亦不得其處,職方所載諸藪澤,今半在想像之間,《水經注》諸澤,今亦多成陸,鴻溝、陰溝、屯氏、嗚犢、篤馬諸大河,自昔旋通旋塞,是則人事之不齊,而非盡關天地之滄桑,古人時時濬溝渠,西人日日渫港口,所當效法者也。   余第五解不引《溝盪志》者,以其全襲《河渠書》,而補苴之也,余所解本眾說者半,出獨見者亦半,然古人之書為我所不見,而為他人見者多矣,安知我之創見而不為他人之習見乎?若後來擬議一作,按時勢以立言,則古時所未有之事,而今人所驚怪之談矣。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初二日午下
列傳六
疆域志
軍備志
愛爾蘭之形勢 (THE POSITI...
列傳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