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作劉彥和文心雕龍序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10000030332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佚名
主題與關鍵字:
寄鶴齋駢文集
描述:
內文:  劉舍人念毫渺然,凝思卓爾,想落九天,神遊八表,觀海登山之氣,無處形容,練都擬京之才,末由攄拽。鐘鳴蕭寺,空繙大藏之經;花落禪房,未作頭陀之記。既託僧門,遂依定室,幼悟根而無礙,翻瀾舌而不窮。釋典傳燈之錄,細作區分,慧門清淨之書,多資手定。   既而握餘船槧,心在創垂,夢入尼山,器隨孔步,乃有託而放言,明其神之攸注。而註經則服荀孔鄭有專家,述事則班馬范陳成鉅製。於是以文論文,闡千古不傳之秘;以意明意,炳百家之未發之談,作為雕龍一編,信乎吐鳳之手。   其分體製也,原道以徵聖,意同韓愈;宗經而下緯識過康成。騷詩賦頌,則異流而同源;碑銘表對,復振葉以尋根。大有上下千秋之概,是為網羅百氏之書。   其論文術也,幽渺無間,磅?無垠,入乎文人之心,出乎造物之外,曲從藻繪,乾坤之妙用斯開,細為雕鏤,學士之隱腸畢露。鑿混沌而無痕,罄洪鈞其盡致,炙輠之思,醰醰而不竭;生花之筆,燦燦而無萎。譬若工師之琴,因人以變;響園客之絲,隨物而賦形。作者出以千端,論之約以數語。要言不煩,比周郎之識曲;精理為文,似師曠之審音。   其成編也,彌深鄭重,不苟異同,作為序志一篇,遂增書目五十,析辭必根於理,立言必要乎中,無文士好奇之見,無才人釣詭之心,風雲變態,約而收於寸哀;金石遺聲,發而達於萬竅。陸機文賦,不足比其詳;子桓典論,不足方其致。精之至亳毛,而廣之彌宇宙,洵藝林之繡譜,而學海之元珠也。   夫六朝論文有三端焉,崇莊老之設,薄孔孟之道,則棄六經若芻狗,視五典為駢枝,用心乎無益之地,溺情乎廣莫之鄉,詞愈伸而理愈絀,文愈勝而質愈漓,而舍人本涉沙門,宜耽釋氏,乃金科玉牒,慕夫子之文章;河圖洛書,宗聖人之象數,是舍人之識也。   魏晉以後,齊梁之間,競為駢體,莫尚高文,故曹丕之稱阮瑀,皆因比儷之辭;謝眺之許稚圭,亦為雙行之句。而舍人體裁,又多對耦,則旨趣所存,宜求鞶帨之悅目,權衡攸在,當取綺縠而賞心。乃議論甚高,不囿應劉七子,推尊惟古,未拘任沈兩家。振其風流,已發三唐之盛,循其源委,將尋兩漢之蹤,故神思一作,早矯蕭代侈靡之風;通變一篇,遂啟韓公起衰之兆,是舍人之學也。   聲律之講,密於休文,自沿斯體,厥格遂卑,舍人生於當時,雖仍其說,別使成篇,不入於古詩之中,遂開乎唐律之徑。故流派迭鳴,中聲自存天地,繁音競奏,正響猶在人間。不瑟柱以論文,並轆轤而得解,是以騷可辨而詩可明,楚漢之流波未歇,采有情而隱有秀;河梁之古調猶新,是舍人之學而不雜也。   當其時騷壇事盛,文選樓開,秉風人之政,尺璧必收;操月旦之評,零金亦采。舍人以生與同時,故文不見錄,然而集滄海散珠,不可無曲穿之線;琢崑山片玉,何能無利切之刀,則將讀選中之鉅篇,正宜資文心為明鏡,一則別裁精,一則品論細也。   書在當年,未為時流所重,迨乎後世,爰為藝苑攸推。故黃魯直許之於前,楊用修注之於後;雖抒論之微,或為詞華所掩,而用心之妙,夫何奧窔不開。想其萬言穠郁,知丹篆之獨吞;至其五采繽紛,信色絲之能辨。固不同窺自管中,豹非全豹;亦豈比觀於牖下,龍失真龍。   是為序。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列傳一
榷賣志
古今詩話菁華
話詩體裁示及門
東西科學考證(講演稿)
風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