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水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320000032839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洪月樵
主題與關鍵字:
八州遊記
描述:
內文:南梁水,見於《班志》,見於《續漢志》,又見於酈注,水出蕃縣東北 平澤,泉注若輪,成川後西南流分二水,一逕蕃縣北溉于公邱,邱有漢夏侯嬰滕公城,周二十里;余按此故城,非今滕城,一屈逕蕃縣東,又逕故滕南,而西流注于濟渠,余按此為今所過入泗之水,蓋濟別為菏注泗,故泗濟遂互稱,蕃音皮,今為滕縣治。 十一點十六分,過長橋約二三百步,河闊而無水,即北沙河也,北沙河源出鄒縣嶧山,自北西流,經魚臺縣入昭湖,滕縣凡三十四泉,多入南北沙河,而北沙河尤盛,故河身較闊,舊時尤利運河,遊行至此,始見村家結棚 演戲,如臺灣村景。 十一點二十分到界河,舊有界河驛,蓋鄒滕分界處也,一路來見田間多種柏,三十分過一長橋如前,河底闊而水少,又過小橋,河面狹而水多,二者蓋入獨山湖之界河、夏河也。明隆慶元年,河漕尚書朱衡開新運河,引?魚諸泉,及薛河、沙河注其中,又開支河入湖,以洩山汎,此亦其經營之跡也。路東西兩畔各有遠山,連?至鄒縣界,不似開封至徐碭 之路,不見山亦不見水。 自嶧至滕,販棗大肆,多署嶧縣棗莊,蓋膠州梨、良鄉栗、嶧縣麥,皆通行國中者,而膠州梨為冠,味甘冽,解暑渴,而性不寒冷,有津液而無渣滓,品佳而價廉,一顆大如?,備銅幣三四個,勝嶺南荔支矣,此外有西湖藕粉,然濟南藕與肥城桃,亦佳,開封?亦盛。 十一點三十五分至五十分,三過無水之橋到兩下店,路東見大小二山,並圓形尖頂,石骨玲瓏皺秀,是為嶧山,余 據今圖,見嶧山連於陪尾、尼山、蒙山、巨圍諸山,作一簇如叢山,初以此為不類,考《漢志》,言之不詳,《續漢志》釋文,謂嶧山高五里,純石積,連屬騶城。又北有牙山,更北唐口山、陽山,城北有孟子冢,雖詳而未盡切,惟《水經注》謂山東西二十里,高秀獨出,積石相臨,殆無土壤,石多孔穴,洞達相通,有如數間屋,其俗謂之嶧孔,避亂最固,永嘉中太尉?鑒將鄉曲保此,胡冠無由攻,故山南曰?公嶧,至此乃一一與余所見?合,又道余所不及見,於是嶧山 全體畢露,不啻身遊其中,國朝朱竹坨所記略同,而嫌其石麤惡,無草木,亦是,惟誤認作《禹貢》嶧陽則非,彼乃邳之葛嶧,近泗濱者也,魯頌保有鳧繹,秦始皇觀禮于魯,登于嶧山,命李斯勒銘山嶺,名曰晝門,皆即此山,今秦碑無存,封演以為邑人苦摹拓,因野火燒之也,鳧山在鄒縣南三十里,嶧山在鄒南二十里。鄒,《漢志》作騶。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列傳一
商務志
列傳四
「雅堂先生餘集」序
《詩畸》(Ⅱ)
附錄 槱兒遊蘆溝橋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