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是時在關林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320000032813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洪月樵
主題與關鍵字:
八州遊記
描述:
內文:九月二十是時在關林。日已午。又行十里餘至龍門鎮。鎮非大市。然伊闕兩山。今皆駐軍。謂之鎮。稱實矣。過鎮見龍門山。兩崖對峙。谽?開#。伊水洶洶流其間。相距離立。上闊一里外。下不及一里。石壁臨水。層層??成奇觀。非復成?之山。土阜歷歷。北邙之山。長岡平平之可比矣。東面曰香山。自嵩山蜿蜒而來。其脈絡至於龍門。故魏書出帝紀。稱帝幸伊闕寺。曰嵩高石窟寺。蓋嵩高之於龍門。猶泰岱之於歷山也。伊洛瀍澗。皆禹 功之所疏導。亦遂傳伊闕龍門。為禹所鑿。禹鑿龍門。乃在今西安府韓城北。此地。戰國以前。祇稱伊闕。漢人始有龍門之號。迨北魏孝文都洛以後。始為佛窟。亦稱萬佛山焉。龍門山之半。洞屋亭院。與山崖石壁相掩複。嶙峋可觀。余拾級至山半。過一亭。將入山門。有兵駐守。與之言不可通。一長衣人出。示之字。乃引入。過一院。步石磴。即見大石洞。琢石佛。起大寺。今號賓陽洞。洞祀賓陽君。左又一大洞。其右又二大洞。洞各三丈 高。石佛之大與之齊。廣稱之。深稱殺。入其中。谾谾有聲。兵人炊食其間。刀碪之聲。與谷應。洞外今列大屋五間。外樹一大木坊。前署伊闕雲連。後署龍門勝概。光緒辛丑陸潤庠書也。自坊下望隔水香山。則見紅寺觚棱拂雲。上與峰巒競秀。坊左右圍兩牆。牆畔兩古樹。山之石巖作三成。賓陽各大洞。各碑版各亭屋。在中層。其上為小佛洞。其下為石臺。臺上一亭。一石池。山泉發焉。泉流於臺下成瀑布。去石臺數十步。又一泉出巖石。不及石臺之瀑。而水亦多。注於下與臺之瀑。合成一溪 北流。不入伊水。洞碑雖多。無關典故。惟一六朝碑作駢體。?立寺之由。高丈餘。闊數尺。下負石贔屭。蓋北魏熙平二年。胡靈太后幸伊闕潛溪寺。即此地。魏明帝沖年即位。因母后得明佛經。碑之立。當在是時。碑中稱王云者。或明帝從親。如汝南王悅。高陽王雍等也。惜字皆剝落。不可句讀。亦不可椎搨。舊唐書載蕭?士李華陸據遊洛南龍門記古碑。蕭一閱。華再閱。據三閱非清乾隆十五年一此碑矣。庚午自洛陽遊伊闕。駐蹕於此。故山上留有寶座。年久垂敗。迨嘉慶十一年丙寅。河陝汝道劉元吉。隨馬中 丞勦匪凱旋。與知府趙其璿知縣李?。僧元容。偕脩之。洞畔石壁。有天馬十字。俗傳為陳希夷書。亭內左右壁。鐫有光緒七年。沈炳奎李少白諸人。于此踐別河南知府陸襄鉞詩。多雅氣。余擬錄沈李二古風入詩卷。臨伊水山壁高下處。石洞石佛不可勝數。故有萬佛之稱。佛大或七八丈。小或數寸。今或存空洞而無佛。山下臨來路處。新碑林立。皆民國以來。河南武人敘其相屠殺之功者。令人見之欲唾。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列傳二
虞衡志
節孝名冊
生平紀要
下龍門臨伊水
開闢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