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數位典藏計畫
九月二十是時在關林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320000032813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洪月樵
主題與關鍵字:
八州遊記
描述:
內文:九月二十是時在關林。日已午。又行十里餘至龍門鎮。鎮非大市。然伊闕兩山。今皆駐軍。謂之鎮。稱實矣。過鎮見龍門山。兩崖對峙。谽?開#。伊水洶洶流其間。相距離立。上闊一里外。下不及一里。石壁臨水。層層??成奇觀。非復成?之山。土阜歷歷。北邙之山。長岡平平之可比矣。東面曰香山。自嵩山蜿蜒而來。其脈絡至於龍門。故魏書出帝紀。稱帝幸伊闕寺。曰嵩高石窟寺。蓋嵩高之於龍門。猶泰岱之於歷山也。伊洛瀍澗。皆禹 功之所疏導。亦遂傳伊闕龍門。為禹所鑿。禹鑿龍門。乃在今西安府韓城北。此地。戰國以前。祇稱伊闕。漢人始有龍門之號。迨北魏孝文都洛以後。始為佛窟。亦稱萬佛山焉。龍門山之半。洞屋亭院。與山崖石壁相掩複。嶙峋可觀。余拾級至山半。過一亭。將入山門。有兵駐守。與之言不可通。一長衣人出。示之字。乃引入。過一院。步石磴。即見大石洞。琢石佛。起大寺。今號賓陽洞。洞祀賓陽君。左又一大洞。其右又二大洞。洞各三丈 高。石佛之大與之齊。廣稱之。深稱殺。入其中。谾谾有聲。兵人炊食其間。刀碪之聲。與谷應。洞外今列大屋五間。外樹一大木坊。前署伊闕雲連。後署龍門勝概。光緒辛丑陸潤庠書也。自坊下望隔水香山。則見紅寺觚棱拂雲。上與峰巒競秀。坊左右圍兩牆。牆畔兩古樹。山之石巖作三成。賓陽各大洞。各碑版各亭屋。在中層。其上為小佛洞。其下為石臺。臺上一亭。一石池。山泉發焉。泉流於臺下成瀑布。去石臺數十步。又一泉出巖石。不及石臺之瀑。而水亦多。注於下與臺之瀑。合成一溪 北流。不入伊水。洞碑雖多。無關典故。惟一六朝碑作駢體。?立寺之由。高丈餘。闊數尺。下負石贔屭。蓋北魏熙平二年。胡靈太后幸伊闕潛溪寺。即此地。魏明帝沖年即位。因母后得明佛經。碑之立。當在是時。碑中稱王云者。或明帝從親。如汝南王悅。高陽王雍等也。惜字皆剝落。不可句讀。亦不可椎搨。舊唐書載蕭?士李華陸據遊洛南龍門記古碑。蕭一閱。華再閱。據三閱非清乾隆十五年一此碑矣。庚午自洛陽遊伊闕。駐蹕於此。故山上留有寶座。年久垂敗。迨嘉慶十一年丙寅。河陝汝道劉元吉。隨馬中 丞勦匪凱旋。與知府趙其璿知縣李?。僧元容。偕脩之。洞畔石壁。有天馬十字。俗傳為陳希夷書。亭內左右壁。鐫有光緒七年。沈炳奎李少白諸人。于此踐別河南知府陸襄鉞詩。多雅氣。余擬錄沈李二古風入詩卷。臨伊水山壁高下處。石洞石佛不可勝數。故有萬佛之稱。佛大或七八丈。小或數寸。今或存空洞而無佛。山下臨來路處。新碑林立。皆民國以來。河南武人敘其相屠殺之功者。令人見之欲唾。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洪月樵(1993)。[九月二十是時在關林]。《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23/fd.html(2015/07/21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23/fd.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洪月樵
龍門山
西安府
石窟寺
舊唐書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列傳二
虞衡志
節孝名冊
生平紀要
下龍門臨伊水
開闢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