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口南對舉洲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320000032788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洪月樵
主題與關鍵字:
八州遊記
描述:
內文:舉口南對舉洲。今圖不載。惟載舉水。北過團風鎮即得之。距赤鼻山四十餘里。名勝志稱黃州麻城縣東北有柏子山。東南有舉水。故春秋紀定四年冬。吳楚戰于柏舉。楚師敗績。吳入郢。在柏山舉水間。故地曰柏舉也。左氏傳。吳子與蔡侯唐侯伐 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左司馬戍謂子常曰。子沿漢與之上下。我悉方城外毀其舟。還塞大隧直轅冥阨。子濟漢而伐之。我自後擊之。必大敗之。既謀而行。武城黑謂子常必速戰。若司馬毀吳舟于淮。塞城口而入。是獨克吳也。乃濟漢而陳。自小別至于大別。三戰知不可。子常欲奔。十一月陳于柏舉。子常卒奔。楚師亂。吳師大敗之。及諸清發。半濟擊之。楚人奔。敗諸雍澨。五戰及郢。楚昭王取其妹季?出 走。余謂此亦楚之罪惡貫盈矣。使沈尹戍之策行。囊瓦不速戰。則吳行江淮二千里以侵楚疆。勞師涉速。令尹與司馬前後攻之。吳未有不覆敗者。吳敗而楚益鴟張。中國無伯。其氛彌惡。延至戰國。秦亦未敢輕視。而必無懷王之辱。周之鼎。入於秦。入於楚。未可知也。然而楚自熊渠侵略以來。首輕周室。乘夷王不振。分封三子為王。周桓王中微。楚武熊通。再僭王號。由是侵暴庸隨唐蔡。殄滅羅鄧江黃六蓼舒蕭。以及漢陽諸姬。虜息媯。掠鄭甥。淫惡靡所不 至。王法不得懲。天道不見殛。弒兄弒父弒君。及平王而肆奪子婦。若非吳師入郢。班處王宮。則蠻楚三百數十年之橫行無忌。未有以報之矣。今日過舉口。粵稽柏舉前後戰跡。吳實渡江而北。從淮南乘淮水至漢東。大別據漢志在安豐。今鳳陽府霍丘西。距柏舉東北百餘里。小別,或謂即陽邏堡長山。距柏舉西北數十里。清發,水經注謂即溳水。逕石巖山北之地。在今德安府安陸縣城西八十里。去柏舉遠。而去江 陵之郢都漸近矣。雍澨與薳澨。皆楚內地。在今安陸府京山縣西南。去楚之郢都尤近。不過數十里耳。雍澨為禹貢三澨之一。亦漢水之涯。吳戰楚。始則涉漢而西而北。將入郢。又涉漢而南。蓋漢水之流多曲也。舉口,馬氏謂即今北岸鵝公頸。東距赤壁五十餘里。江水又西北五十里。有龍口。或即水經注崢嶸洲。為劉毅破桓玄處。又六里。北岸有陽邏堡。清設陽邏司。元史地理志。載世祖自黃州陽羅洑。橫橋樑。連鐵鎖。至鄂州白鹿磯。進薄城下。即此。時在昏夜無所見。又五里逕北岸水口。即水經注武口。古有武城。左傳武城黑。杜預所謂武城大夫也。武口水。上通安陸之延頭。宋元嘉二年。 荊州刺史謝晦。阻兵上流。為檀道濟所敗奔此。為故吏戍主光順之執送。其地為荊州界盡處。余按今圖有龍口水口。水經注有龍驤水口。其地名相疑似。惟水經注龍驤口。在武口上游甚近。今圖龍口在武口下游又遠。不能為之比附。時自七點至十一點。昏黑無所見。兩岸遠處。雖時見燈光細閃。不能測為何處。南岸自葛店至青山磯數十里。皆咸豐時水軍緊要。與?爭奪之地。攻克武昌府之初。?之援軍。多屯葛店。而官軍 必扼青山。以青山磯密爾省城也。青山磯斜對陽邏鎮。蓋即元史白鹿磯。青山之下。水經注有船官浦。葛店之上。水經注有黃蓋浦。今人據今圖以考古書古蹟。未必一一吻合。而大致不遠。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典禮志
列傳五
臺灣文社 正式成立,大會記
初二日午下
附錄 槱兒遊蘆溝橋筆記
列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