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石梁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320000032777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洪月樵
主題與關鍵字:
八州遊記
描述:
內文:廬山石梁。自吳猛躡後。世以為仙境。無復問津矣。李太白詠三石梁。未知出於傳聞。抑出於實見。古志附南康府古蹟。則當在簡寂觀?西。梁元帝所謂西望石梁者也。明人劉同升見之於五老?澗底。近世 魏默深再見之。自詡繼太白。謂廬山將起五老??。而大斷於此。左為三石梁。右為三疊泉。蓋即五老?谷中。此石梁在廬山之東迤南也。然則三石梁有二處。一在廬山西正南。一在廬山東稍南。李白謂銀河倒掛三石梁。即繼之以香爐瀑布遙相望。詠西南之石梁矣。魏默深所見在東偏也。三石梁雖余所不到。(因牯嶺皆俗人無可指導)。而香爐三疊泉。則余所俱到。一東一西五十餘里?峰蔽焉。不能相望。未可混而一之。況前人所見石梁。長數丈。而闊不盈尺。魏 氏所見長數丈。而闊至盈丈。亦有不同。(水經注記吳猛事三石梁長數十丈。廣不盈尺。)   廬山西南上霄?。有神禹石刻。其字已模糊。水經注云。昔禹治洪水至此。刻石紀功。或言秦始皇所勒。歲月已久。莫能合辨。余按禹王治水到此。登廬山所不能免。刻石紀功。必非當日事。或禹過後。上世思禹功為刻石。亦屬恆情。若夫秦皇漢武。射蛟江中。潯陽正發蛟之地。謂二帝登廬山。其蹟亦不可誣。然歷年久遠。無論其蹟有無。要不足與禹功並談也。太史公南遊 亦嘗登之。此為廬山最古事跡。而世顧侈談釋慧永。釋慧遠。何哉。匡俗。豫章古志以為廬俗。本姓匡。又以為漢封越廬君。水經注初以為漢高帝時人。漢武帝南巡。睹廬山神靈。封俗大明公。又引遠師廬山記。以為殷周際道人。因其廬以名山。則其人亦在不可知之數。善乎唐廬潘之言曰。(盧著廬江四辯載唐文粹。)山海經載廬江出三天子都。廬山因廬江而名。匡俗稱廬君。又因廬山而名也。慧遠記廬山以山因匡廬名。謬甚矣。余以 廬氏之辯為確。   山海經海內東經云。浙江出三天子都。此黃山之為三天子都也。又云廬江出三天子都。此廬山之為三天子都也。故下曰入江彭澤西。彭澤即彭蠡。舍廬山莫屬矣。天子都蓋自黃帝以上。以此為神明之都。非必京都也。或巡狩所駐。如周之明堂。秦皇漢武之離宮。故山海經又言一曰三天子鄣。 江自蜀中出峽後。若無廬山以?於中途。則自岷至海。兩岸無大山矣。漢以霍太代南嶽。何其暱近忘遠。棄大就小耶。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列傳六
附頭份弔古詩
田賦志
列傳五
「雅堂先生餘集」序
列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