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日九點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320000032733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洪月樵
主題與關鍵字:
八州遊記
描述:
內文:八月二十日九點。郡人梁鴻卓字稼西上舍。為向京口船課局借到救生船大舸。梁君為鎮海倪軼池詞老之詩友。救生船或稱紅船。設局又在焦山。所以救渡江之覆溺者。是日泛至江心八九里。泊焦山下。登岸即為定慧寺。寺大?焦山麓。南北嶙峋。所謂山裏寺者。余見之。反似寺裏山也。曲折不及金山寺。而規模之廣無遜色。或謂寺建自東漢。余閱焦山及寺。處處以焦先為古蹟。自是創在三國後。寺門聳立三詔坊。焦先事左右 並立御碑亭。刻高宗七古二篇。具有筆意。前殿大殿。金光佛像與金山同。大殿西偏有伽藍殿。及關帝廟。其間置瘞鶴銘亭。銘為華陽真逸撰。上皇山樵書。又有逸少二字。故宋人謂為右軍筆勢。又謂為魯公書法。後人則證為陶貞白。又或證為顧逋翁。最後則因皮襲美一字逸少。斷為皮日休。然此銘與天發神讖。並稱古隸。皮日休不聞工隸缺疑可也。銘初落在山下江壑。康熙時陳滄洲移此建亭。本裂為四。 今燬而五。字多漫滅。殿後為枕江閣。濤聲洪流。收攬無盡。彭剛直巡閱長江時。休憩於此。故後樓為其退思齋。亦稱彭公閣。前明楊忠愍椒山。亦曾寓焉。殿右為松寥竹塢。有高宗署字。塢實一堂。堂上左畔貯諸葛銅鼓。周宣銅鼎。鼓面徑二尺餘。高稱是。鼎大亞之。亦稱無專鼎。池北偶談。記其高一尺三寸二分。足六寸一分。腹徑尺五寸八分。口徑尺四寸五分。故京口勢家物。嚴嵩構而奪之。嚴氏敗。歸於寺。鼓最精亮。鼎並斑 斕。堂右二石幢。刻陀羅尼經。實無足觀。石為端方所置。余問以漢定陶鼎。及秦碣石刻。僧云秦刻無之。爰捧出楊文襄一清玉帶圍。與東坡金山玉帶同式。亦皆有裝補。最後鄭重捧一鼎出。裹襲重重。發之小似宣爐。以掌衡之。三圍而已。鼎有蓋。上下各有隸字。蓋上刻隃麋定陵共廚。此字下刻橫列銅鼎一合容一斗?重十一斤共隸字十有二。銅斗鼎蓋並重十一斤隸字十五云。塢下兩璧。左嵌王文治書十四人遊山詩八石。右嵌曾燠集同時遊詩五律四石。自此右轉為枯木堂。王 漁洋詩所謂曉入枯木堂者也。堂前有古大枯樹一株。故名。堂上下壁嵌石刻。多於金山。出堂右轉。循山行。為海西庵。實焦先祠。額署漢焦隱士處。內有三詔碑石。有焦處士塑像。有仰止軒楊椒山畫像。余問三詔洞。僧人引而上山。中途見數石為宋人題名記。余惟憶得米元章陸務觀二石。向東北右旋登陟。近一里。而至洞。洞頗小。亦稱焦隱洞。室如龕。署焦氏宗祠。上一大石。圓橢古錯如蟲?。覆焦君塑像座。像戴古緇冠而鬚。 聞尚有子孫來祭拜。循洞右旋。登數百石磴。而至一亭。署碧桃灣。自灣畔望焦山下。隔水稍遠處。一拳嶼。頂純白。距離中水上尚浮有一小拳嶼。蓋即太白焦山所望松寥山。亦即孟浩詩所謂夷山近海濱而王漁洋為作海門歌。昔北江洪稚存守風山下云。焦山後有松寥二小山。境極幽邃。鷹鵰?獺。各據其一。其峰頂盡白者。蓋鷹糞所積也。余今所見純白拳嶼。當即北江所見鷹巢。徐君云俗呼亮蘿山。其最小拳嶼。當即?獺窟。丹徒志謂焦山餘支在波中曰海門山。唐人曰松寥曰夷山是也。此外別無他山矣。余去李孟千餘年。去王漁洋二百餘年。去洪稚存亦百餘年。古今喪亂不計外。近中經大亂亦且十餘年。滄桑鼎革又十餘年。而焦山景 物。尚一一可尋。可謂幸事。由碧桃灣東北。轉上石磴又數百級。至水雲深處。山門內有百壽亭。自亭望高處山廣。簷宇岧嶢。僧人曰夕陽亭連觀音閣也。上有大觀臺。過臺陟石磴盡處。舊有塔。今塔廢。置吸江亭。亭中可攬焦山全勝。余由亭下陟高徑至山巔。平坦一方。即張文襄所置?臺。大?二尊。口徑約十三寸。與南岸象山?臺隔水對峙。共扼一江。是為西?臺。而定慧寺之東。有松寥閣。有玉峰庵。自然庵。梵宇數處。 過此為東?臺。並置營房。余不及到。由西臺左旋而南下。石磴十數轉。每轉百多級。歷數層得一新立堅白亭。余以為山下矣。又數轉下數百級。乃纔及山半。正三詔洞之左。焦山雖倍大金山。然周不過四里而登臨不盡洵異境也。循路至寺前舟泊處。則山巔煙火吐空。雷聲隆隆。方鳴?祝雙十節。不啻為余送行。   京口四山。焦山為最。然亦不及象山之大。象山臨江。在北固東。不獨較大。亦較高。乃金焦北固。名流天下。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八月十七日(西曆十月五日)
附錄 槱兒遊頤和園筆記
虞美人詠花二十韻十六首
列傳六
榷賣志
過黃河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