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數位典藏計畫
臺語考釋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240000032268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雅堂先生集外集
描述:
內文:連橫曰:余,臺灣人也,能操臺灣之語而不能書臺語之字,且不能明臺語之義,余深自愧。夫臺灣之語傳自漳、泉,而漳、泉之語傳自中國,其源既遠,其流又長,張皇幽渺,墜緒微茫,豈真南蠻鴃舌之音,而不可以調宮、商也哉?余以治事之暇,細為研求,乃知臺灣之語高尚優雅,有非庸俗之所能知,且有出於周、秦之際,又非今日儒者之所能明。試#其例:泔也、潘也,名載說文,(按臺灣語典序一此句作名自禮記。)臺之婦孺能言之,而中國士夫不能言。夫中國雅言舊稱官話,乃不曰泔,而曰飯湯;不曰潘,而曰浙米水。若以臺語較之,豈非章甫之與褐衣、白璧之與燕石也哉!又臺語謂穀道曰尻川,言之甚鄙,而名甚古。尻字出於楚辭,川字載於山海經;此復豈俗儒之所能曉乎?至於累字之名,尤多典雅:餬口之於左傳、搰力之於南華、拗蠻之於周禮、停困之於漢書,其志於六藝九流,徵之故書雅記,指不勝屈,然則臺語之源遠流長,寧不足以自誇乎?余#尋其頭緒,欲為整理,而事有難者,何也?臺灣之語,#出自中國,而有為今日中國所無,苟非研究文字學、音#學、方言學,則不得以得其真。何以言之?臺語謂家曰兜,兜、圍也,引申為聚。謂與曰護,護、保也,引申為助。訬,訬、擾也,而號狂人。出,出入也,而以論價。非明六書之轉註、假借,則不能知其義,其難一也。臺語謂鴨雄曰鴨形,詩無羊篇雄#于陵反,與蒸、競、崩同#,又正月篇雄與陵、懲同#;復如查甫之呼查晡、大家之呼大姑,非明古#之轉變,則不能讀其音,其難二也。臺語謂無曰毛,出於河朔;謂戲曰婬,出於沅水;謂拏曰扐,出於關中:非明方言之傳播,則不能指其字,其難三也。然而余臺灣人也,雖知其難,而未敢以為難,早夜以思,飲食以思,寤寐以思。偶有所得,#記於楮,一月之間,#名五百,而余之心乃自慰矣。嗟夫,余又何敢自慰也?余懼夫臺灣之語日就消滅,民族精神因之萎靡,則余之責乃婁大矣!
出版者:
鄭喜夫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76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雅堂(1976)。[臺語考釋]。《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1f/22.html(2015/07/21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1f/22.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山海經
鄭喜夫
文字學
六書
燕石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虞美人詠花二十韻十六首
古今詩話菁華(二)
澎湖處大海之中
列傳六
教育志
列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