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之時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210000022056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雅堂先生餘集
描述:
內文:戰國之時,道術分裂,異說朋興,各執一方,以干時主。而墨子獨抱敬天憫人之志,其大悲無畏之心,悍然以救世為急,故其言曰:「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用節葬;國家熹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侵凌,則語兼愛非攻。」故曰:「擇務而從事焉。」(魯問篇)墨子之書,今其存者五十三篇,而此十義,可為墨學之精華,而全書之綱要。試引其言,以為左證。 一、尚賢  尚賢篇曰:「今者王公大人為政於國家者,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貧,不得眾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亂,則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惡。是其故何也?是在為政於國家,不能以尚賢事能為政也。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將在眾賢而已。」又曰:「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量功而分祿,故官無常貴,而民無常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墨子之所謂尚賢,則賢人政治也。賢人政治,則欲破貴族政治也。成周之制,諸侯建國,大夫賜氏,世卿世祿,獨佔其權。故諸侯曰國,大夫曰家。國家之政,貴族主之。是以齊之國高,魯之三桓,晉之六卿,迭執國命,雖有賢才亦不得用。故管子曰:「士之子恆為士,農之子恆為農,工商之子恆為工商。」則階級制度之限之也。孔子以天縱之聖,抱興王之道,為魯司寇,三月大治,而不容於季孫。周流列國,道莫能行。則貴族專政之害也。孔門弟子賢才輩出:軍旅如子路,理財如子有,政治如子賤;僅為家臣,而不能同升諸公,則貴族專政之害也。孔子雖主張選賢舉能,而貴貴親親之義尚未盡除,猶有周公之意。墨子則欲除之,故其言曰:「古者聖王甚尊尚賢而任使能,不黨父兄,不偏富貴,不嬖顏色。賢者舉而上之,富而貴之,以為官長;不肖者抑而廢之,貧而賤之,以為徒役。」(尚賢篇中)又曰:「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殺也,必藉良宰;故若當之二物者,王公大人未知以尚賢始能為政也。逮至其國家之亂,社稷之危,則不知尚賢使能以治之。」(尚賢篇中)墨子之主張賢人政治,可謂切矣!故曰:「官無常貴,而民無常賤。」(尚賢篇上)夫官無常貴,而民無常賤,則階級之制度破矣!階級之制度既破,則人人皆可勉學,人人皆可自奮,人人皆可為治天下之才。故孟子曰:「待文王而復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盡心篇上)孟子之時,封建漸壞,七雄并立,競謀得士。朝為布衣而暮取卿相者後先繼起,故孟子尤主張尚賢,且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隔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告子篇下)此與墨子所引堯舉舜於服澤之陽,禹舉益於陰方之中,湯舉伊尹於庖?之中,文王舉閎夭於置罔之中,(尚賢上)其事相同。則賢人政治之要也。唯老子抱無為而治之宗旨,而曰:「不尚賢使民不爭。」夫天下之政治,而能不尚賢使民不爭,則我輩所謳歌禱頌之烏託邦也。烏乎尚矣! 二、尚同  尚同篇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時,蓋其語,人異義。是以一人則一義,十人則十義。其人茲眾,其所謂義者亦茲眾。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交相非也。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為博大,遠國異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辯,不可一二而明知。故插分萬國,立諸侯國君。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其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正長。天子發政於天下百姓曰: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過則規諫之,下有善則傍薦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賞,而下之所譽也。意若聞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所非弗能非;上有過弗規諫,下有善弗傍薦,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罰,而百姓所毀也。上以此為賞罰,甚明察以審信。是故里長者,里之仁人也。里長發政於里之百姓曰: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其鄉長。鄉長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鄉長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鄉長之善行;則鄉何說以亂哉?察鄉之所治者何也?鄉長唯能壹同鄉之義,是以鄉治也。鄉長者,鄉之仁人也。鄉長發政於鄉之百姓曰: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國君。國君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夫若不善言,學國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國君之善行;則國何說以亂哉?察國之所以治者何也?國君唯能壹同國之義,是以國治也。國君者,國之仁人也。國君發政於國之百姓曰: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天子之善行。則天下何說以亂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也。天下之百姓皆上同於天子,而不上同於天,則天菑猶未去也。」 墨子之所謂尚同,則欲舉天下之國君鄉長里正百姓而悉尚同於天子也。故曰天子之所是皆是之,所非皆非之。(尚同上)若是則一道同風之治可見矣。然而所謂天子者,必如堯舜之聖哲,湯武之愛人,而後不流於專制。否則百姓曰是,而里正以為非;百姓曰非,而里正以為是。里正曰是,而鄉長以為非;里正曰非,而鄉長以為是。鄉長曰是,而國君以為非;鄉長曰非,而國君以為是。國君曰是,而天子以為非;國君曰非,而天子以為是。則善不善倒置矣。善不善倒置,則不可以治天下,故稱天以治之。墨子之所謂天,與詩書所言相同。曰:「明明上天,照下土。」曰:「天右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曰:「天秩有禮,天討有罪。」此為有意識之天也。有意識之天,故能賞善而罰不善。何以言之?天志篇曰:「故天子者天下之窮貴也。天下之窮富也。故於富且貴者當天意而不可不順。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然則是誰順天意而得賞?誰反天意而得罰者?曰:昔三代聖王,禹、湯、文、武,此順天意而得賞者;昔三代暴王,桀、紂、幽、厲,此反天意而得罰者也。然則禹湯文武其得賞何以也?曰: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愛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愛,兼而愛之;所利,兼而利之。愛人者此為博焉,利人者此為厚焉。故使貴為天子,富有天下,業萬子孫,傳稱其善。方施天下,至今稱之,謂之聖王。然則桀紂幽厲得其罰何以也?曰:其事,上詬天,中誣鬼神,下賊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愛,別而惡之;所利,交而賊之。惡人者此為博焉,賊人者此為厚焉。故使不得終其壽,不歿其世,至今毀之,謂之暴王。」然則墨子之所謂天,固能賞善而罰不善也。人人皆知天之能賞罰,則善者多而不善者少。善者多而不善者少,則人人可為仁人矣。夫百姓而可為仁人,則所選之天子,仁人也;所選之國君鄉長里正,亦仁人也。然則墨子之所謂尚賢則賢人政治,而尚同則民主政治也。 三、節用  節用篇曰:「古者聖王制為節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之輪車?匏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給民用則止。諸加費不加於民利者,聖王弗為。古者聖王制為飲食之法,曰:足以充虛繼氣,強股肱,耳目聰明,則止。諸加費不加於民利者,聖王弗為。古者聖王制為衣服之法,曰:冬服紺緅之衣輕且暖,夏服絺綌之衣輕且清,則止。諸加費不加於民利者,聖王弗為。古者 人之始生,未有宮室之時,聖人慮之,以為堀穴。曰:冬可以避風寒。逮夏,下潤濕;上熏蒸,恐傷民之氣,於是作為宮室而利。其旁可以圉風寒,上可以圉霜雪,其中蠲潔可以祭祀,宮牆足以為男女之別,則止。諸加費不加民利者,聖王弗為。」
出版者:
連橫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74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埔里社(第十)〔志〕
鄉治志
清同治十二年,林淵源、蔡德芳奉憲采訪...
鐵峰詩話
臺語考釋
連雅堂先生所著臺灣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