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與國家之關係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20112002035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陳材洋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旬報
描述:
內文:自來國家之建立。有文事者不可無武備。有武備者不可無文事。此理也勢也。然理勢既不廢文事。則不無重文字也明矣。而論者謂際茲弱肉強食。環球上諸國家。競逞海陸軍之強。新槍砲之利。飛行機之便。潛航艇之工。武功相尚。文自胡為者。噫誤矣。昔者漢高祖以武功定天下。陸賈進諫曰。天下以馬上得之。不能以天下治之。宋藝祖定國家之後。視學之初。嘗曰朕欲武臣盡令讀書。以知為治之道。由此觀之。文事為國家不可缺。即文字於國家大關係也。彼輕視文字者。抑思今國家日進文明。非藉文字作用乎。國家增進文化。非憑文字宣傳乎。蓋此中之關係。誠非淺鮮也。則試約論數事如左。一在關係政治也。夫國家之成俗化民。何代無流風善政。而欲垂政績於千秋。設無文字載明。何由使後人尚論乎。雖各國文字不同。亦可依本國之文字。以垂紀留後。如東亞大陸。昔無倉聖始制。則三代上之郅治。幾同洪荒之世。曠遠無稽矣。何以稽古帝堯。猶可驗放勳之盛。稽古帝舜。猶得睹重華之休。是文字之關係。可以載政治於不朽也。二在關係道統也。夫國家茍非道學相傳。雖有天姿穎異。何由造聖域賢關。將元氣滋培。又誰維綱常名教。故府蓄圖書。林盛翰墨。極東壁西園之美富。盡是道學所在。孰非文字所填乎。士生也晚。猶得誦其詩。讀其書。想見其為人。而考神聖之世系。知道統之源流。是文字之關係。竟在載道統以昭垂也。三在關係人才也。蓋國家之興替。惟視人才之盛衰。人才人所以興盛。非人才能自興盛。實憑理道以開拓心胸。運用神智。茍非有文字載明。則理道可自依據乎。故藉文字以編書籍。憑文字以記言詞。俾英英後輩。得以博學而詳說。可以益智而愈愚。斯國家之人人蔚起。而國家之興盛無窮矣。是文字之關係。堪作培人才之始基也。四在關係數目也。夫國家之府庫資財。出入多寡。年月時日。皆有賴記文於簿書。即皆有須於文字。況今世五洲互市。通商愈廣。即外交之事愈繁。四方遊歷。里程愈遠。則內念之記易忘。在在藉文字以筆記也。是文字之關係。永堪矢數目於弗諼也。五在關係太平也。夫國家之圖存。貴相安於無事。今國家以勢力紛爭。優勝劣敗。終須盟約以修和。覺約章所載。誓守無違。孰非賴文字之明證哉。然猶與他國論也。若自己國家。民間之私約立據。官衙之案牘存根。倘無文字之一一填明。勢必詭譎者強詞奪理。浮偽者巧辯亂真。而國家之多事紛擾。即國家無太平寧日矣。是文字之關係。足以立太平之根本也。然此其關係大略也。若夫國家之文人學士。各有文章華國之才。如昔時鄭國為命。草創之憑此文字。討論之亦憑此文字。且修飾之。潤色之。又依賴此文字之工。以修鄰國之好。若夫國家之文物書類自有文明氣象可觀。如今日國家制幣。一而十者憑此文字。十而百者亦憑此家字。且百而千千而萬。又依據此文字之記。以權國家之通益。見文字於國家其關係。不一而足也。雖以今萬國交通。文字互異。而羅馬文字。獨見流行於世上。然苟兼學愈多。則交通愈便。是亦各地國家之關係也。倘見異思遷。並已國文字而忽之。則又須國家之老成卓識。群起而共相討論。
出版者:
鄭玉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11年10月30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列傳六
初二日午下
臺灣詩社記
臺語考釋
列傳一
列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