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數位典藏計畫
哲學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505008504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運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在於「普羅頓」之學說。實由「蘇具羅哲士」之概念的智識。而成「依例啊論」之觀念世界。高唱理智之力。其所論。實取從來凡有緊要之思想而組織。之即絕對之境地也。實有之地界也。常住不變也。圓滿無缺也。萬物之理想也。善美之目的也。均具有感官以上之理性。即作用之智理力。而觀得之。此即其所生之真智識也。如對於生滅變化之現象界。不過模倣其影像。人能以此「依例啊」為故鄉。為理想。常為目的而努力。即人生之覺悟也。依此以改造道德、生活、社會、國家。使得實現於世。則為其一生之目的也。至此。「蘇斯道」之人生本位。及個人本位。已不能留其隻影矣。 「普羅頓」之依例啊論。既由蘇氏之智識論及道德論而根據。同時更於現象界與本体界之關係。及在來物理之研究。立定基礎。故所謂希臘哲學者。已由普氏復成就一大組織。以完全發揮其主知主義。絕對主義理想主義也。在普氏之依例啊論。謂絕對世界與本体世界。對於現象界不過其影像而已。然「阿里斯道哲士」亦認本体之世界。惟非其絕對。以為絕對潛伏在現象裡面。即離現象已無本体。然彼所云「神」為萬物之極致。純為一永?不變者也。有圓滿無缺。超然的存在。而萬物者以神為極致。向之而進。故普氏之說。在「亞里斯道哲士」亦視為進入「神」之思想。即其絕對主義。理想主義。在『阿氏』豈能無保存者乎。然彼神之思想。謂「神」者非人格之神。乃純理的之思想也。故亞氏之哲學一神論。已于後世歐羅巴之思想界。與以絕大之影響矣。 在「普斯頓」所唱理智。即理性之作用。其心理論已成實驗心理學之形。至於理性彼則為屬於特殊世界即於身體無不生不滅於事物遍通不變之真智識。均不可不待理性之直觀。於是希臘思想之主知主義者。至此豈非達其絕頂乎。 於是「阿里斯道哲士」由此根本思想。而著論理學、物理哲學、論理哲學等。其中更包含生物學、心理學、道德論、改治論、美術論。詩論等。故希臘哲學至「阿」氏已成就一大體係矣。 夫組織希臘哲學大體係者。始於「普羅頓」。終於「亞里斯道哲士」。已達全盛之時代。然物極則反。於是由政治上捷足先登者。有「亞力山大王」崛起於嗎喀尼亞。以征討四方。壓延一切。在當時希臘政府已完全失其獨立。原來希臘國民生活上之中心。在于政治之運動。各府市均能維特獨立。市民均得有參與政治之權。及後隸於碼喀尼亞權力之下。不得已而服從之。既失政治上之獨立。故思想界受其波動。誠莫大焉。 「亞里斯道哲士」以後之思想界傾向者。既失望於公共的生活只有急求個人之安福。以助長個人的傾向。且觀世事之轉變無定。勢必覓得安身立命之地。故對於哲學理論上之興味。漸見衰頹。始著眼研究實際道德。即以倫理哲學為彼等之問題。不但欲得立腳之地而已。思欲再進一步。非入宗教之境界不可。故由宗教之傾向。次第而入佳境。因而「普氏」及「亞氏」之哲學。忽受時世之推移。而偏於一方。而以倫理及宗教。為研究之主眼矣。 希臘哲學者。離通俗的宗教。始進入於學術之研究。後竟以哲學的思想。合通俗的宗教。而其間凡有問題之提出。欲研究與解決。莫不以希臘哲學為基礎。其最特色者。主知主義也。絕對主義也。理想主義也。此情意及實現。實唱於「蘇斯道」之自己本位與個人本位。然其思想至此已作廢紙視之矣。 至中世所謂黑暗時代所支配者。基督教也。其教理及教權。絕對之威望。一般皆如膽山斗。然當時具有哲學之思想。而甘為基督奴隸者。「斯科拉」哲學也。彼繼承普氏及亞氏之思想面。對於基督教之奴隸屈伏也。其目的以宗教上之教理與哲學上之理論。而合致之。即以宗教上之信仰。證明哲學上之合理的也。 又以普氏及亞氏哲學中神之思想。說明基督教人格的之神。頗能應用所示理知之無上威力。于基督信仰且能為一臂之助。其所謂絕對、理想、主知等主義、已墮落於奴隸之地位。雖以宗教之威權。為其後楯。然僅能存其面目而已。 迨中世紀在哲學方面已由研究心理之獨立為根據。始確信宗教及哲學。不能相一致。於是兩者之範圍。遂各生其歧異焉。始著手自然科學之研究。對於教會之教理信仰。遂翻反旗。立證宗教的威權衰退打開近代諸傾向之暗示矣。 因而中世黑暗之時代。至近代漸現曙光。所謂十五世紀文藝復興者。其曉鐘也。至是沉沉大夢。已漸覺醒。教會之威權。已不能繫在人之身上矣。「人者萬事之尺度也」此「蘇斯道」之思想得而復生。人者以人為本。以人本主義代神本主義。此十六世紀所起之宗教改革也。迨十七世紀科學的研究所興以來。更唱所謂「知者力也」人各有自覺之力矣。十八世紀者啟蒙運動之期代也。至近代哲學勃起。捨其絕對主義。立腳于人本主義。離去理想主義。依憑現實主義。與主知主義。而更注目于主情義主義。十九世紀之哲學。實依此特色而放一大光彩也。 當十八世紀法蘭西所起革命。高唱政治「的莫愚拉是」之平等主義。繼改革產業問題。轉回經濟。至廿世紀入社會問題之時代。最近之哲學。已含有社會傾向之色彩。及歐洲大戰告終。更絕?世界之改造。社會之改造。哲學上之社會化。已高唱入雲矣。(完)
出版者:
鄭玉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12年5月25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運(大正12年5月25日)。[哲學]。《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8/f2/6e.html(2015/07/21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8/f2/6e.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亞力山大
歐洲大戰
宗教改革
十五世紀
現實主義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右筆記
五桂嶺石壁肖像
列傳六
臺灣孝節錄
列傳二
虞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