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與做人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504008101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錄任公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我們為何要求學。此為一種極難解釋的問題。梁任公先生在某聯合會演講為學與做人。就是解釋此問題。當未解釋此問題以前。先假定數種疑問。即為何要入學校。為何要求學。求學有何用。學的是什麼。此種疑問。頗難驟答。余可下二定義。為學即為做人。不學無術者。便不能成人。論語「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可見做人之道。大非易事。今之做人方法。亦不外以上數者。學生在學校時。所讀之功課。即為做人之張本。然學業成後。能做人與否。另一問題。做人方法。須有絕對之自由。此種自由。非近來歐洲人一般解釋之自由。必使有精神上之真正自由。而非物質之自由。隨精神之所之。不為環境與感情所支配。方為真正之自由。梁先生所謂真正之自由。是合志情意三者而成中庸篇之所謂知仁勇。即志情意三者之表示。人之成也。須具此三者。孔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感。勇者不懼。」亦即此意。此三者須經一番鍛鍊。始克有成。茲分釋之如後。 智者不惑。智者知也。能之則不惑。而自由隨之。不惑須具以下三種之要素一常識。二專門學識。三養成根本智慧。仁者不憂。此節較難解釋。中國學者人生觀之精密。於此可見。仁者人也。即人格之謂。仁為二人。相人偶。即人相偶。可見人格之發生。須待多數人而成立。人類相聚而生。各存思想。亙有關係。有不能分離者。故仁必待眾人而舉。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可見因給與人之關係。而人以生也。夫人必有所思。必有所求。思求之不得。而憂悶隨之。惟仁者知己知人。無得失之患。自無可憂之事。宇宙之精義無窮。而人之精力有限。人生數十年。絕不能於人之一途。造其頂極。易經之以乾始。以未濟篇終者。蓋亦示人以未能成也。然一人雖進步有限。合多數人則前進較多。是以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等。皆相繼而前進者、也故世界人生觀無成無敗。仁者無得失。無成敗。無憂悶。因涵養而得高尚精神之快活。得高尚精神之快活。是為絕對之自由。勇者不懼勇者剛也。無剛則怯。知仁將因以消滅。孟子曰無善養無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此亦勇者不懼一意。至於如何不懼。須用反省工夫。所行各事。茍能心地光明。不受良心之責備。自無可懼。孟子曰。「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可見良心之制裁。有甚於社會之指摘也。不懼則剛。欲有剛氣。須先排除私欲。孔子曰。「吾未見剛也。或曰申棖也慾。焉得剛。」可見有私慾則剛氣消。剛氣消則懼。無堅強意志。則無事可成。最後梁先生乃談成人之不容易。而指示我等致力之途。 余(任公自稱)年五十。總可成人。然心終惴惴焉。莫能定。論語『曾子有疾。召問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可見成人之難。以曾子之賢。猶不敢自信也。諸君係有為青年。此時心理之變化至多。固屬最有希望之時。亦為最危險之時。尚不於智。仁。勇。三者下一番鍛鍊工夫。則一生將為自己之奴隸。豈不可恨。人之學問智識。固以高深為妙。然不能成人。則不若無學問智識之為愈。余之希望於諸君者。在學校時。當於常識及應習之功課。細心研究。再進而為根本智慧之鍛鍊。人生觀之考究。意志之修養。則絕對自由。於是手在。做人之道。於是乎成。
出版者:
鄭玉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12年4月25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農業志
城池志
愛爾蘭之形勢 (THE POSITI...
八月十七日(西曆十月五日)
軍備志
過黃河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