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賢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502007148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陳安亨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公卿大夫。所以總方略。壹統類。廣教化。美風俗也。居朝廷之上。不能為國除患。食國家之祿。不能為君分憂。尸位素餐。無益於事。如唐關播鄭綮、宋陳自強攻之、斥之、貶竄之、可也。何以妒為。若賢者持巳必恭。處人必敬。不以私害公。不損人利己。可負重任。可託兵政。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也。是故韓休相則天下肥。裴度出則元濟誅。德裕用則三鎮服。寇準奮則契丹和。其利國安民也。當時蒙其澤。後世震其名。賢者之益於人國何如哉。昔宋仁宗用韓范歐蔡。則士賀於朝。民歌於路。石介且作詩以誌喜。非不學無術者流。必不忍存妒忌之心也。不知賢者雖不妒人。而妒賢者則指不勝屈。或則趨炎附勢。或則爭名奪利。或則舞弊弄權。有一賢者在位。展其才。伸其志。則言聽計從。必專君寵。發號施令。必得民心。顯忠遂良。必洽眾望。操政柄而擅利權。縱於有益於國。必損於身。於是方思。所以去之之方。籌所以除之之法。或指為腹。或誹讒以訕謗。或加以偽學黨名。種種奸謀。非一網打盡不止。一唱百和。同惡相濟。何若是其甚也。余嘗謂辛次膺宋之俊士。朱晦庵世之儒宗。一則流落二十年。一則居朝四十日。及詳考之。乃知次膺扼於安石。晦庵阻於?冑也。韓琦曰。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謀臣不用。敵國之福。漢武帝曰。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唐太宗謂房杜曰。公為僕。射當廣求。賢隨才任。使彼二君一相。亦知賢者之崖岸自高。妒賢者之營私植黨。前車可鑒。歷代昭彰。是以不殫精詳誥誡。剴切直陳也。然亦有賢者自相傾軋。若唐牛李黨。宋洛蜀黨。曾公亮之間韓琦。呂夷簡之擠富弼。寇準之短王旦。雖非為功名權利。而因一時之憤。受終身之玷。貽萬世之譏。亦涵養未深。見識不廣以致之也。嗚呼。天生賢才。為民為國。因名利權勢之所關。積忿生忌。積忌生妒。妒之不己。至於貶黜之。殺戮之。賢者不知其冤。同僚不知其屈。豈不重可哀哉。詩曰人之云亡。邦國殄瘁。其即此妒賢基之歟。
出版者:
鄭玉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12年2月25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風俗志
虞衡志
虞衡志
詩意
度支志
節孝名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