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界叢談(續)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303006585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陳福全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洋名              面積 太平洋             六千七百七十二萬一千七百七十方里 大西洋             三千四百七十二萬三千七百八十八方里 印度洋             二千八百五十七萬九千四百四十方里 南冰洋             六百七十二萬一千八百O四方里 北冰洋             五百五十七萬四千六百十二方里   總計            一億四千三百三十二萬一千四百十四方里 欲識海洋之深淺。須詳海底之狀態。其凸凹起伏。概與陸地無殊。或有山谷。或有岩穴。或珊瑚礁。或火山島。及諸堆積物侵蝕質。緩慢之姿。急峻之勢。縱遇海水涸竭。則必現出海底之大陸。就海岸徐徐暫深。至百尋之處。即有傾斜突急之險。欲知其底蘊。須以測深器計之。今以二千尋以上之深海。舉次列下。 海名           所屬洋          深度 滿黎亞那諸島附近     北太平洋         一萬五百三十三尋 踏思加羅亞海       太平洋          九千三百三十三尋 禮樂深海         北太平洋         六千四百O二尋 烏俞卓芝海        南太平洋         六千一百五十六尋 覓覓海          太平洋          四千五百六十尋 洛主斯海         南冰洋          三千八百九十二尋 思娜俞倬海        印度洋          三千五百三十二尋 此冰洋深海        北冰洋          二千六百五十二尋  右乃就一部分之測量今依各洋之平均深度如次 洋名          深度 大西洋         二千二百四十二尋 北太平洋        二千O四十五尋 南太平洋        二千O六十五尋 印度洋         一千九百九十六尋 南冰洋         八百二十尋 北冰洋         四百四十七尋 平均          一千六百O三尋 依斯而論。縱然大陸之山岳高地。試為平垣之面積。則海水尚高於陸地三千三百九十四尺。若遇風目清美。閒步海濱。極目洋面。惟見水光接天。白帆遠揚。汽船近駛。看閑鷗之睡。聽漁夫之歌。波音入耳。風吹拂袂。精神為之爽快。縱逄蜀狼突發。宋鷁退飛。孟婆赫怒。颶母施威。絛見怒浪狂波。如百雷轟烈。似萬馬奔騰。千尋底落覆船翻舟。一派波濤。撼天括地。益見天然之變態靡測哉。 潮汐之現象及原因。乃海洋連絡之港口海岸。就其水面觀之。時或昇高。時或低落。每一晝夜。則有二回之增減進退。稱曰潮汐。然水面昇達極度。至靜止及退去。約達六時間。其初昇之際曰上潮。達最高點曰滿潮。初略退卻曰引汐。全部低退曰干潮。欲測其漲退時間之遲速。可窺月出月沒。而知海水退卻已達最低點。其潮汐乃與月之關係。斯理云何。乃月輪之引力及地球之影響。換而言之。則月之引力。吸收海水。然地球之自轉。係潮汐之自轉也。致有二回之滿潮。及二回之干潮。斯亦非純有月之引力。其於太陽亦有莫大之關係。因距離較遠。以致月及太陽與地球之引力。凡九分之四之割合。間有大潮小潮。係日與月對。雨引力並行而。起昇至最高度。稱曰大潮。其在每月之新月及滿月之候。迨月及太陽。異其方向引力則漸分離。其潮必?。謂之小潮。在每月上強及下強之際。右依事實而判明潮汐之原因。然大洋中普通漲達二尺。則港灣已達非常矣。今就世界潮汐之高低。示表如左。(未完)
出版者:
鄭汝南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10年3月15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連雅堂先生家傳
列傳五
陳旭初先生輝
宗教志
典禮志
建國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