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降匈奴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206008347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林開泰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漢李陵才學淹博。英勇絕倫,洵一時之名將也。獨其兵敗不死。屈身虜廷。為可惜耳。當貳師之率師北伐也,陵恥為屬役。自請於上。願以步五千人。獨當一隊。可謂壯矣。及乎懸軍深入,策疲乏之卒。當強盛之兵。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使虜救死扶傷不暇,可謂勇矣。卒也。單于臨陣。增兵合圍陵孤軍無援。兵盡矢窮,自嘆無以報陛下。遂乃俯首歸降。嗚呼。陵之降,雖曰事之不獲巳。抑亦罪之無可原者也。夫自古臣忠不愛身而報國。烈士不惜死以成名。誠以死者雖人所諱言。然要視乎義之所在而己。義苟當死,雖刀鋸臨頸。鼎鑊當前。亦不敢偷生而倖免。男兒死則死耳。不可為不義死,此張巡南霽雲輩。所由忠節令名,垂千秋而不朽也。竊嘆李陵。糾糾武夫。亦知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當孤軍被圍。勢窮力竭之會。苟能貫徹初志。奮鬥以死,則忠義激昂之氣。可以動天地而貫金石,增史策之光。垂奕葉之譽。不其偉哉。庸可議乎,獨奈何貪生畏死。屈膝降仇。致令武帝震怒。明正其罪。上累老母。臨年被戮。下累妻子。悉數遭誅。不忠不孝。辱國辱家,雖偷生絕域。其尚可以為人矣乎。即據其答蘇武一書。中謂陵之不死。有所為也,正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并引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讎,報魯國之羞。以為比例,夫會稽之恥。三敗之辱。范蠡曹沫,非主兵之人。非其罪也。可以無死。且范蠡曹沫,亦未嘗降吳降齊。如陵之降虜也。以此為比。非其倫矣。即謂欲報恩於國主。要屬空言。殊非易易。夫漢與胡。道里遙隔。人種攸殊,陵一介降臣。動遭制肘。何能於萬里外隻手空拳。更立奇功以歸報於故主哉。李陵之為是言。殆欲掩飾其不死之罪耳。然終無以共白於天下後世,嗟嗟。一人不死。閤族遭夷。雖漢武誤以李緒為陵。罰之過當。然要皆陵生降之罪,有以取之也。以陵之才勇。卒以惜一死故。如是以終。良可惜己(應作已)。
出版者:
鄭汝南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9年10月15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話詩體裁示及門
澎湖處大海之中
典禮志
城池志
宗教志
風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