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治蜀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205007800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李石鯨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嘗讀史見西漢武宣之間。文教大興。治化之隆。媲美昭代,未嘗不嘆美其盛。而知其在朝在野,宣化承流者。大有其人焉,及讀循史傳。見文翁之治蜀。以為武宣之世,所以文風獨盛者。其功即在此也。漢書循吏傳曰,文翁少好學。通春秋。以吏察舉,景帝末為蜀郡守,見蜀地僻陋。有蠻夷風。欲誘進之,乃選吏親自飭厲。遣諸京師受學,又修學宮於成都。為石室祀孔子。數年文風丕振。蜀地學於京師者比齊魯。嗚呼盛矣。夫蜀自秦始通中國。狉獉猶存。風氣未開文翁蒞蜀臨民,以教化為先。可謂知所本矣。然人但多其化蜀之功。而不知為國家培養人才。其功尤足多也,蓋時雍之化。首重人才。而人才必由教育出。蜀中文人。由文翁造就者,一時與齊魯并盛。由是明經孝弟。菁莪棫樸之士。布滿朝野。官得其職。吏當其材。循良彬濟。亟為風俗。直接間接。開武帝崇經重士之端。發盧綰尊儒興學之議。學說賴以統一儒術賴以昌明。後此西漢大儒輩出。實基於此。其有功於聖學。豈特一隅一夕已哉。由此觀之。則文翁不特為西漢循吏傳中第一人。當為古今歷代循吏中最著者矣。夫文翁以一守化民成俗。如風偃草。使得公卿之位。立朝施政。展其抱負。以教學之道為天下倡,其成效當不止此。史人稱文翁倡教。實師相如。予曰不然,夫相如浮華。以文勝質。不若文翁之實績彰著。其有得於古聖賢之道。蓋昭昭焉。人豈得以蕞爾一守。而不以西漢興學之功歸之者乎。
出版者:
鄭汝南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9年9月15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教育志
列傳三
天山賦並序
初二日午下
農業志
臺灣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