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竹秋聲廬跋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204007686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鄭用鑑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有形之物皆有聲,聲者形之所發也。聲隨形而為小大遠近。小不可大,近不可遠。故曰。鼓鐘于宮。聲聞于外,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是己,蓋有形。斯有聲。未有無形而有聲者。即有之非妄也。亦妖也。吾友李君,讀書善吟詠。工筆札,有聲江湖間。家于樂溪之上。種竹萬竿。西風一來。鏗然而玉石交。鬨然而金革至,坐而聽。俯而思。思而若有不豫色然,客有從旁窺之者。疑曰,聽聲將以悅耳也。胡為乎其然哉。予聞之,噫吾有以知之矣。夫聲一也,君子小人之聽異。小人之聽聲而溺物。君子之聽聲而求己。蓋以形乎吾之目者竹也。形乎吾之身者耳目也,口鼻也。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長幼朋友也。彼之為形有聲。此之為形獨無聲乎。人慾莫難制乎耳目。人道莫難盡乎臣子,耳目何聲耶曰聽。曰明,耳目之聲也。臣子何聲耶,曰忠。曰孝。臣子之聲也,是聲也。發于邇。而達乎遠,在己不容偽。在人不容庾。然則吾之耳目。果聰明乎。抑聾聵乎。吾為臣子果忠孝乎。抑詐逆乎。推類而聽。愈聽愈懼。嘗求往古之人。有曰大孝。有曰達孝。有曰孝友。或著聲於一時。或流聲于天下後世。噫吾猶有所未至也。失何而能豫哉。苟無其實。徒以聲音笑貌取之,吾恐人之聽之辟。嘯于梁哭于當道,適足為妖妄而己。所以聲聞過情,君子恥之。客曰。三時獨無聲乎。予曰。秋者成物之時。猶君子成德之年也。舍是弗聽。則衰老漸迫,亦將無暇于聽矣。客曰。聽聲求己。彼固為然。不知其有惡聽者乎。曰有焉。牝雞嘐嘐。青蠅營營。此皆其所惡聽者也,客退乃歌曰。維竹之貞兮。維聲之清兮,為君子之儀型兮。再歌曰,維他人之有心兮。吾能探其情兮。吾豈敢為佞兮。
出版者:
鄭汝南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9年8月15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盛京賦
埔里社(第十)〔志〕
連雅堂先生家傳
列傳二
附錄 槱兒遊頤和園筆記
撫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