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105002368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爾竹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天下之治也。非仁無以溥其恩。天下之亂也。非智無以神其用。仁中之智。智中之仁。缺一不可焉。而徒恃一勇力。以爭雄長於天下。亦何濟於事哉。然而仁未易言。智更未易言也。趨避不失於正理。則謂之智。如其巧計違理。則詐而已矣。夫項羽血氣之勇也。仁不能盡。智不能行。獨其遇事爽直。磊磊落落之氣。堂堂正正之言。尚無譎詐之心。則未可厚非也。世之論羽者尚矣。太史公例本紀。班孟堅入列傳。司馬貞謂宜降為世家。林西仲則又以龍門為非。噫嘻。何其歧分若是也。豈不以殘暴非仁。失計非智。卒亡其國。雖有拔山之力。蓋世之勇。皆不足取。比之於堯舜禹湯文武。愛民之仁。用人之智。有相去天壤者。即同時之漢高。約法三章施其仁。善用良平行其智。卒以是得天下。詎非猶有人君之度乎。雖然。此特成敗論英雄耳。今夫不世出之異才。必有一長之特?。不得以苛刻抹殺一切也。若夫超炎附勢之小人。刻舟膠柱之頑固。常見耳。迂論耳。烏足以語羽哉。當秦之衰也。陳涉首難。項羽漢高。亦崛起而隨其後。以逐鹿于中原。羽雖自恃其勇。莫知仁智。不能戰勝於天下。死何足惜。而究之羽之心。天良猶未泯也。觀於鴻門之會。范增三舉玦。羽終不忍殺沛公。樊噲擁盾裂?。轉賜以彘肩卮酒。羽之量。實非漢高所能及者。迨廣武之軍。羽置太公於俎上。漢高絕無畏忌。竟謂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若翁。幸分我一杯羹。由是觀之。漢高之心忍矣。羽不若是也。況楚漢相持久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羽憂之。謂漢高曰。天下匈匈數歲。徒以吾兩人之故。願決雌雄。毋徒苦天下民。則羽尤有愛民之心也明矣。後有持人道論者。謂漢高為民賊。亦非無故也。且孝惠魯元。道逢漢王。欲與俱遁。見楚騎追急。漢王推墮車下。棄而不顧。以視夫虞兮虞兮。始終相隨。騅馬烏江。猶不忍殺。以賜亭長。其餘韓信張良陳平之徒。猶沐羽仁恩。乃能附漢以反噬。亞父范增。尚容乞骸骨歸卒伍。則羽猶有大勝于漢高者。孔子之作春秋也。有略跡原心之法。然則羽之心。似有可原者在。蓋其勇往直前之概。制人于光明正大之地。而不乘人於幽暗隱微之中。此鴻門之宴。所以不殺沛公也。決勝負於干戈之場。而不求報復於要脅之間。此廣武之戰。所以不烹太公也。以我之勇。攻人之勇。而不以我之勇。攻人之怯。以我之強。敵人之強。而不以我之強。敵人之弱。此憂民之苦心。所以願決雌雄也。轟轟烈烈。慷慨悲歌。羽之心可共諒於天下。宜乎太史公之列入本紀也。乃論者不察。謂羽雄長一時。假號西楚。未踐天子位。而垓下一戰。卒無成功。故以是多貶詞。嗟乎。是執成則為王。敗則為賊之例。以繩羽也。豈不謬哉。夫漢承秦之敝。雖有更改。而酷吏暴君。代有嚴法。太史公漢臣也。何敢明言乎仁義。劇談乎用智。而極言勇力之謬。莫怪其然也。其列入本紀。則將為天下萬世告也。鑑空衡平。而羽之為羽可知矣。而太史公之列本紀。亦可知矣。即凡有如羽者。無不可知也。即凡有如太史公者。更無不可知也。
出版者:
鄭汝南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8年5月1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虞衡志
列傳二
城池志
臺灣文社 正式成立,大會記
古今詩話菁華(四)
列傳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