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名:台灣蔗農經濟的調查

原書名:臺灣ニ於ケル蔗農経済ニ関スル調査

中文書名:台灣蔗農經濟的調查原書名:臺灣ニ於ケル蔗農経済ニ関スル調査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登錄號:nchul-tb-023252
資料類型:
資料類型:日治時期學士論文
著作者:
著作者:小橋川敏行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類別:農藝學-農藝作物-糖料作物;澱粉作物
關鍵字:蔗農,自營式組織,買收式組織
描述:
目次︰
封面、書名頁、印記、目次頁、序論
第一章   蔗農概論
第二章   耕地面積
 第一節  地目別耕地面積
 第二節  工場別耕地面積
 第三節  會社ノ自營農場及ビ買收耕地
  第一項 土地所有的型態
  第二項 土地贌耕的型態
  第三項 買收ニヨル方法
第三章   蔗農戸數
第四章   原料獲得型態
 第一節  會社ト蔗農トノ関係
 第二節  原料獲得型態
  第一項 自營型雇傭式【栽植企業】組織
  第二項 自營型請負式【栽植企業】組織
  第三項 買收型小作式【栽植企業】組織
  第四項 買收型自作式【栽植企業】組織
 第三節  原料買收價格
 第四節  蔗作ノ輪作
第五章   蔗作及ビ對抗作物ノ收支【比較】
 第一節  水田作
 第二節  平畑作
 第三節  山畑作
第六章   蔗農経済
 第一節  農業從業員數
 第二節  経營面積
 第三節  收入
 第四節  支出【(生産費)】
  第一項 直接生産費
  第二項 間接生産費
結論、参考資料、印記、封底
中文摘要︰
  甘蔗栽培可分為製糖公司自營的自營農場與一般農家經營栽培兩種方式,前者經營面積約為2.5萬甲,後者約為12.5萬甲,兩者比率為1:5。但公司自營的耕地多為大農場的形式,以近代化、科學化的集約栽培經營為主。台灣全島農民的戶數約為42萬戶,蔗農在這當中佔約12萬戶,約為28%的比率。領台前的收穫量不到5萬斤,之後隨著栽培技術的進步與優良品種的進口、改良,加上執政者的指導獎勵,現今的收穫已可達到140~150萬斤,在明治35~36(1902~1903)時,每甲的收穫量約在6萬斤左右,最近最高的收穫量已可達70萬斤,平均每甲的收穫量也可達到11~12萬斤。
  從蔗作栽培狀態來看,領台前的蔗作區域僅只濁水溪以南,且限於畑地,其面積約為1.6~3.0萬甲左右,到了明治39年(1907),台中開始實施水田二蔗作,明治41年(1909)台中設立了改良糖廍,同年開始作業。另外,以東部海岸的花蓮港的畑地為主的蔗作地也設立了工廠。但在明治44年~大正元年(1911~1912)受到暴風雨的影響,耕地面積的產量有稍微減少,隨後又開始回復為正常的產量。在大正7年(1918)由於米價高漲,各種工業蓬勃發展,造成農業勞動人口的缺少,產地收穫量急速少。大正9年(1920)以來,經濟界的大不景氣,之後雖有回升的趨勢,但隨即又開始下滑,成為一進一退的狀態。大正12年(1923)受到獎勵蓬萊米政策的衝擊,米價開始高漲,受到蓬萊米的侵襲,造成水田蔗作的減少,加上中日戰爭以來,急需甘蔗等澱粉原料、落花生這類的製油原料,價格自然會不斷攀升,這些作物均對蔗作產生很大刺激與壓迫。在這過渡時期,如何實際了解、檢討各農家的收支狀況,並對此問題提出改善策略則是當今急需解決的問題。
備註: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卒業報文-農學科
出版者:
出版者:撰者
日期:
西元紀年:1941
日本紀年:昭和16年
語言:
語文:日文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總圖5F特藏資料室
典藏單位國家:中華民國
使用權限:限館內開放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
王欣愉
(04)2284-0290#467
hsinyu@dragon.nch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書名:台灣香蕉產業的研究
中文書名:台灣香蕉產業的研究
中文書名:台灣民有林的振興策略
中文書名:台灣民有林的振興策略
中文書名:台灣的竹材研究
中文書名:台灣的竹材研究
中文書名:試論台灣茶業的租種制度
中文書名:試論台灣茶業的租種制度
中文書名:台灣的租種制度
中文書名:台灣的租種制度
中文書名:台北牛乳調查
中文書名:台北牛乳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