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林麗華客家擂茶

客語拼音:四縣:limˇli faˇhagˋgaˊluiˇcaˇ

名稱:林麗華客家擂茶客語拼音:四縣:limˇli faˇhagˋgaˊluiˇcaˇ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D0-1000509-2008-000425
著作者:
普查人員:劉煥雲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傳統藝術
種類:客家傳統技藝;飲食技藝
關鍵字:擂茶、擂棍、擂缽、客家飲食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擂茶,別名「三生湯」,而擂茶的起源,相傳是三國時代的張飛帶領官兵進攻武陵時,官兵將士都感染瘟疫無力作戰,當時有位草藥醫師前輩,有感於蜀君紀律嚴明,便奉獻祖傳的除疫秘方,以生茶生薑生米共同磨成糊漿後煮熟而飲用,結果是湯到病除,擂茶之名便由此相傳下來。
技法流派:擂缽(碗):擂米的器具,陶土燒成,通常一隻擂缽可長期使用,故通常一家只有一個。其有共同特色就是,在缽內面有向中心輻射狀的溝紋,擂缽亦有兩種,一種溝紋較粗,適合用於擂較粗的穀類如米,玉米等。另一種細牙,才適合擂茶,因為擂茶要擂的配料是芝麻,因芝麻細小,因此需要用細牙之擂缽,才可勝任,但擂缽在台灣由於使用量少,且製作擂缽須完全以手拉壞才可完成,因此除非特別找到師父訂作,否則不易購買。碗型,在台灣客家莊最常使用的形式,缽內有如輻射狀溝紋,有細紋及粗溝紋兩種,但使用擂茶必須以細紋為主。擂棍: 一支直徑一寸半至兩寸,長度約兩尺之木棍,以芭樂樹為最佳,油茶樹、布驚頭次之,其他樹木則不可用。因為在擂茶時,擂棍在研磨時同也會將擂棍之成份加入其中,因此選擇對健胃整腸最佳材料之芭樂樹木,但要採集整枝長度在二尺以上,筆直而直徑適當的芭樂樹不容易,因此數量甚少。
貢獻者:
保存者名稱:林麗華
日期:
建檔日期:2008-11-03
來源: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系統
語言:
中文
範圍:
所在地:苗栗縣公館鄉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