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崇和墓

鄭崇和墓
鄭崇和墓
鄭崇和墓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建築
描述:
簡介:石虎、石羊、石馬與文武石人皆備的大墓
建築樣式:陵墓
  鄭崇和原籍金門,生於乾隆21年(1756年)。後來臺,在淡水廳竹塹(今新竹)授課教書,熱心公益,提倡文風,頗受地方尊重。卒於道光7年(1827年)。其子鄭用錫為開臺進士,即北郭園之創建者。   墓在苗栗後龍南方,坐西向東,規模較王得祿者略小,有文武石人、石馬、石羊及石虎。前方並立有望柱一對。文武石人之雕刻精細,栩栩如生,形態雖接近王得祿墓前石人,但顯為不同之風格,鄭墓顯得較渾厚碩壯。而王墓者深雕較多,反顯得輕巧。
一、所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紀念或其他學術價值:   在歷史上,鄭崇和為竹塹地方上舉足輕重的重要人物,在該地發展史上具有研究價值。   在藝術上,鄭崇和墓氣勢宏偉,構造完整,並從二品例,有石人、石馬、石羊、石虎及石望柱各一對,在藝術上亦有不可多得之價值。 二、時代之遠近:   鄭崇和卒於道光七年(西元1827年),但其中由於鄭妻陳氏墓被盜,因此咸豐四年(西元1854年)至五年間有撿骨再葬的記錄,所以此墓的歷史至少在百年以上。 三、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鄭崇和,諱合,字其德,號貽菴,為鄭國唐四子,竹塹浯江鄭氏第四世。鄭家於清康熙四年移居金門,康熙四十年(西元1775年)再由金門渡台。當時鄭崇和年方二十,先在後壟以教讀為業,後來攜眷往竹塹設塾授徒。鄭氏在地方上由於熱心公益,樂善好施而深得鄉人敬重,海盜蔡牽來犯時更率鄉勇守後壟,竹塹沿山屢遭番害時為維護樵採安全,特設山隘堵禦。鄭氏後由其子鄭用鍚封通奉大夫,父以子貴,也享誥贈通奉大夫名號,並入祀鄉賢祠。 四、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之特色:   鄭崇和墓是一座占地遼闊,形制完整,平面寬深的清代官式古墓。按官秩從二品應有的石象生均備,格局上,墳、塚、碑、堂、埕的部分井然有序,條理分明,有平正開暢之美,又兼環聚團抱之妙。 五、數量之多寡:   台閩地區計有十八處業經指定的陵墓古蹟。 六、保存之情況:   墓邊古物有被盜情形,其餘大致良好。 七、規模之大小:   鄭崇和墓佔地三四五三平方公尺。 八、附近之環境:   基地位於省道台六號公路與台一號縱貫路公邊,四週皆為農田與地瓜耕地。
日期:
年代:1854
古蹟公告日期:民國74年8月19日
來源:
數位檔案來源: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http://www.dm.ncyu.edu.tw/
範圍:
行政區域:苗栗縣
地理位置:苗栗縣後龍鎮龍坑里十班坑段155-1地號
管理權:
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

授權聯絡窗口

陳嘉文老師
05-2717860
jwchen@mail.ncy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風神廟
風神廟
圓山遺址
圓山遺址
艋舺清水巖
艋舺清水巖
台南三山國王廟
台南三山國王廟
鄞山寺(汀州會館)
鄞山寺(汀州會館)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