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sho Tripitaka' Electronic version' No. 0760 惟日雜難經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佛典全文
著作者:
吳 支謙譯
主題與關鍵字:
大正藏:經集部類
描述:
卷數:1卷
經文摘錄:(前五百字)No. 760惟日雜難經一卷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初受道遮利。菩薩遮利者。為受行轉上至阿惟越致。阿惟越致者。為不復轉心。次為菩夷菩薩。一為飛行菩薩。次為作佛菩薩。一名度士。亦為道人。菩薩行亦出十二門斷三惡道故。在十方佛前生。不在第十天上。須陀洹亦出十二門斷三惡道。生第十天上。俱出十二門。所以不同處生者。須陀洹十六意。菩薩行三十四意。用是故不同處生。菩薩行三十四意。謂四諦十六意十八行不共。合為三十四意。菩薩行三十四意。一切能制。阿羅漢行十六意。菩薩力多悉以制說。須陀洹至阿羅漢。見對乃面斷。坐行三十四意已足。便佛十六意從第一上至十六。各自所部。四禪亦爾。菩薩精進行二十劫可得佛。用有三意故不得佛。何等為三。有佛意。有辟支佛意。有阿羅漢意。用是三意故不得佛。要為隨多得之意。在佛多得佛。在辟支佛多得辟支佛。在阿羅漢多得阿羅漢。如秤隨重者得之。人有居家得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者。亦有得阿惟越致菩薩者。所以棄家行入山。有四因緣。一者恐人言菩薩婬妷何故得道。二者金輪王亦皆棄國。三者魔當來嬈菩薩。四者求佛道不居家。得已受莂。菩薩斷新受故精進行。要百劫得佛。其不精進者。久能得不得。期無有限。受莂菩薩償故不起造新。謂從受莂以來償
出版者: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http://www.cbeta.org
貢獻者:
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來源: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17冊 No. 760
語言:
中文
管理權: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聯絡窗口

中華佛學研究所 - 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研究發展組
呂幼如
02-24987171#2281
luyouru@ddbc.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Taisho Tripitaka ...
Taisho Tripitaka ...
Taisho Tripitaka ...
Taisho Tripitaka ...
Taisho Tripitaka ...
Taisho Tripitak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