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鬥魚(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

台灣俗名:絲鰭毛足魚、三星、三點曼龍、青曼龍、三星攀鱸

大陸名:絲鰭毛腹魚

三星鬥魚( i 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 /i )台灣俗名:絲鰭毛足魚、三星、三點曼龍、青曼龍、三星攀鱸大陸名:絲鰭毛腹魚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魚類名錄
著作者:
學名命名者:(Pallas 1770)
主題與關鍵字:
鬥魚科
描述:
型態特徵:背鰭VIII , 8;臀鰭XII , 35;腹鰭3;側線鱗40~52。 體形呈卵圓形,體較高而側扁,背緣隆出,以背鰭的起點處最高。頭中大,吻短。眼較大。口小,上位,斜裂,口裂僅達前鼻孔的下方。 體被有小型櫛鱗。側線完全。背鰭基底約與胸鰭等長。臀鰭基底長而發達,後部較寬大,起點於胸鰭基部後下方的後方,幾乎可達到尾鰭的基部。腹鰭小,其第1根鰭條延伸成絲狀,末端延伸可達尾鰭的基部。尾鰭呈叉形,上下葉均以其中部的鰭條最長。 體色呈淡青色。體側具有16~18條不明顯的淺灰色橫紋,但有時會消失。體側中央與尾鰭的基部處各具有一青黑色的斑點,和眼睛剛好連成一直線,故稱“三星”。背鰭、臀鰭及尾鰭的鰭膜散佈有淡黃色或橘黃色的圓點。
棲所生態:三星鬥魚可能屬於外來魚種,棲息在台灣南部的溪河緩流區及湖沼、田溝等水草茂盛的棲所,亦可棲息在鹹淡水域中。可吞入空氣在鰾及腸道內呼吸,並有護卵及護幼的行為。雜食性,以小型水棲昆蟲、浮游動物或藻類等為食。
台灣分佈:分布在台灣南部低海拔的溪河、湖沼中
最大體長:通常以7~12公分較為常見,最大體長約可達16公分左右。
出版者:
陳義雄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及方, 1999) 
範圍:
引用文獻:Pallas, P. S. 1770 Spicilegia Zoologica quibus novae imprimis et obscurae animalium species iconibus, descriptionibus atque commentariis illustrantur. Berolini, Gottl. August. Lange. Spicilegia Zool. v. 1 (fasc. 8): 1-56, Pls. 1-5. [Also v. 1 (fasc. 7), 1869, pp. 1-42, Pls. 1-6.]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展示組
林清哲
(08)8825001#5111
ching@nmmba.gov.tw
本頁面授權條件: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攀鱸( i Anabas testu...
攀鱸( i Anabas testu...
叉尾鬥魚( i Macropodus...
叉尾鬥魚( i Macropodus...
蓋斑鬥魚( i Macropodus...
蓋斑鬥魚( i Macropodus...
攀鱸( em Anabas test...
攀鱸( em Anabas test...
叉尾鬥魚( i Macropodus...
叉尾鬥魚( i Macropod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