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粗腿招潮

中文別名:紅豆招潮

學名:Uca crassipes

拉丁同物異名:Uca (Amphiuca) chlorophthalmus crassipes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ef2c7a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節肢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Malacostraca
中文綱名:軟甲綱
拉丁目名:Decapoda
中文目名:十足目
拉丁科名:Ocypodidae
中文科名:沙蟹科
拉丁屬名:Uca
中文屬名:招潮屬
拉丁種小名:crassipes
描述:
簡介:"粗腿招潮Uca chlorophthalmus crassipes粗腿招潮Uca crassipes 分類地位上屬於沙蟹科,為綠眼招潮(Uca chlorophthalmus)的亞種,頭胸甲長達1.45公分,背甲寬達2.3公分,前額中度寬,背甲前側緣短且直,背側緣明顯且長,後側方有一紋線。本種背甲表面與側面呈紅黑色到紅色,常具有深胭脂紅與淡褐色的橫帶,有時整個背甲都呈朱紅色,眼柄呈淺黃綠色。粗腿招潮的大螯表面為橙紅色,指尖為粉紅色到白色,步足為黑褐色,有時為桃紅色。本種的大螯不動指基部外側有一小三角形的凹陷,可動指近尖端無大齒,兩指外側面均無溝槽,掌節外側光滑,小螯足長節下緣有一明顯突瘤列,兩指無大型齒,步足長節寬廣,雌性個體的中央步足長節背腹側具有突瘤。粗腿招潮的生殖肢細長,末端較尖,開口在長管末端,凸緣退化,揮舞方式為半伸展式到側直式,揮舞時指尖不超過角膜,小螯亦有同步動作,身體幾乎不抬高,但行為卻不甚活躍,可躲在洞中數天至數週不出來,僅發現大的雌蟹會築煙囪洞口,棲息環境多變,多在珊瑚礁海域後方帶有泥沙處、有遮蔭的溪流邊、紅樹林旁及河口溪岸近高潮線的泥灘地等處,中文別名為「粗腿綠眼招潮」,中文俗名又稱作「紅豆招潮」與「紅腳仙」。   粗腿招潮分布在太平洋中、西部,自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的廣東以及向南到澳洲東北方島嶼等地。臺灣地區則分布在臺北和美、臺南、屏東保力溪口、澎湖沿海及東沙島。本館的館藏標本則在澎湖與東沙島有採集的紀錄。"
食性:雜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節肢動物學
範圍:
台灣分布地點:臺北和美
世界地理分布:太平洋中、西部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