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臺灣招潮

中文別名:鉸刀剪

學名:Uca formosensis

拉丁同物異名:Uca (Tubuca) formosensis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ef2c74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節肢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Malacostraca
中文綱名:軟甲綱
拉丁目名:Decapoda
中文目名:十足目
拉丁科名:Ocypodidae
中文科名:沙蟹科
拉丁屬名:Uca
中文屬名:招潮屬
拉丁種小名:formosensis
描述:
簡介:"臺灣招潮Uca formosensis臺灣招潮Uca formosensis分類地位上屬於沙蟹科,頭胸甲長約2.1公分,寬約3.4公分,前額窄,前端壓扁部呈三角形,背甲為深褐色,通常雄蟹體色較雌蟹深,屬於大型招潮蟹,隱約具有淺色斑,身體下端部分有一土色帶狀斑橫佈,步足為灰褐色。雄蟹的大螯兩指節為純白色,往掌部為橙褐色至紅褐色漸深,上面密佈白色斑點小突起,兩指扁平巨大且略等長,前半段幾乎可密合,溝槽不明顯,眼柄為白色,眼球為灰藍色。本種生殖肢前凸緣退化,後凸緣大,內突寬厚,明顯向前彎曲棲息在潮間帶高潮線較上部的,土質堅硬、黏性大且易乾燥的地方,垂直式揮螯方式,身體也會抬高,交配行為發生在雌蟹洞口附近的地面上,洞口渾圓,洞穴下半部垂直地面,多數洞穴具有膨大部分,有時會建築煙囪。   臺灣招潮只在臺灣發現過,為臺灣特有種,在東北部的宜蘭、北部的基隆與淡水、西海岸以及澎湖等地均有發現本種蹤跡。本館館藏標本則在新竹、彰化、嘉義及臺南等西海岸有採集記錄。"
食性:雜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節肢動物學
範圍:
台灣分布地點:東北部的宜蘭
世界地理分布:臺灣
棲所環境:泥質底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