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井

四眼井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建築
描述:
簡介:一口大井蓋石板,再闢小圓孔以利取水之作法。
建築樣式:古井
一、所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紀念或其他學術價值:   由於澎湖是海島,淡水取得不易,所以水井的開鑿與當地聚落的發展密切相關。馬公四眼井位於馬公市最古老的商業中心──中央里,它和中央街的形成與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四眼井的傳統功能,就是供應中央里北端居民的飲用水及其他的民生用水,馬公四眼井除了是中央街一帶居民生活中最主要的公共水源外,也扮演著「井母」的角色,具有供居民「拜井母」與「乞水」的民俗功能。   時至今日,古井的存在已變成觀光客眼中的觀光據點與當地居民次要的民生用水,它幾乎已不再具有實質的使用功能了。但是,由於四眼井功能的演變歷程,也正記錄著馬公早期街市發展的軌跡,因而儼然成了馬公市的一處鮮明的地標。而且在經常缺水的澎湖,市區能保有這樣一口稍具親水功能的大井,更毋寧是一個十足珍貴的異數,將其指定為三級古蹟、適足以肯定它在馬公市發展史上的重要意義。 二、時代之遠近:   四眼井據傳是馬公最早的一口古井,但是確切的開鑿年代卻沒有足夠的史料可資稽考,但根據現有資料記載判斷,馬公四眼井之開鑿,應該不會晚於清朝初年,但是也不太可能早於明天啟年間。 三、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位於馬公最古老的中央街,與此聚落的開發息息相關。 四、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之特色:   馬公四眼井的井面,由六條厚約八公分、長約二.二公尺的花崗岩拼合而成一個約二.二公尺見方的平台。平台中間留有四個外徑長約五十六公分的汲水口(內徑約三十五公分),每個汲水口用上寬約九公分下寬約十三公分,高約九公分的玄武岩,故成圓形的井口。四個井口都是整塊的玄武岩挖鑿而成的,但是做法並不相同,西南方井口整圈渾成一體,內緣還加工削出斜面;其他三個則只做成垂直面,而且圓圈上都有一條斷裂縫。其井身總深約五.六公尺,寬約一.八公尺,井底的黃棕色土被挖成「鼎(圓底鍋)臍」狀。井壁的材質,下層是高約四.七公尺的玄武岩,中間有高約○.八公尺的咾咕石,最上面有八公分左右的紅磚,紅磚上面再鋪上厚約八公分的花崗岩石板,做成井面的平台。平台上面留有四個彼此相距約五十公分的汲水口,每個汲水口的下層是一層約十五公分高的紅磚,紅磚上再安置一層高約九公分的玄武岩的圓圈,形成古拙可愛的外貌。 五、數量之多寡:   澎湖地區列入古蹟之古井有二。 六、保存之情況:   目前四眼井的外觀雖然大致尚稱完好,但是由於年久失修的結果,已有若干部位分別出現了一些程度不一的毀損。四眼井及其周邊的開放空間,由於缺乏全面的規劃維護,以致環境細部設計不夠細緻,在清潔維護方面也還不夠徹底,整體而言,很容易予人雜亂的觀感,亟須做通盤的維修。 七、規模之大小:   井口外徑四十三公分,內徑二十九公分,井口高出平台七公分。 八、附近之環境:   四眼井四周被藥材店、雜貨店、旅舍、美髮店、住家所環繞。附近保存有許多的西式洋樓,吸引許多的觀光客前來參觀。
日期:
年代:無史料可稽考
古蹟公告日期:民國74年11月27日
來源:
數位檔案來源: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http://www.dm.ncyu.edu.tw/
範圍:
行政區域:澎湖縣
地理位置:澎湖縣馬公市中央街40號厝前
管理權:
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

授權聯絡窗口

陳嘉文老師
05-2717860
jwchen@mail.ncy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瓊林蔡氏祠堂
瓊林蔡氏祠堂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
南瑤宮
南瑤宮
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保安宮
新埔上枋寮劉宅
新埔上枋寮劉宅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