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邾

符合的藏品

溫州四靈

寄鶴齋詩話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文字檔 出版品發行日期:1970 文字 梁子嘉 洪炎秋 溫州四靈 臺灣文藝叢誌 臺灣文藝叢誌 內文:溫州四靈,亦有清思秀致,然削地如莒矣,得莆陽劉潛夫以繼振,始.....more

91/97

不欲往,畏我友朋。「楚辭」「國殤」:帶長劍兮挾秦弓,首雖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韓非子」「揚權篇」:毋弛而弓,一棲兩雄。又「公羊傳」:黑弓以濫來.....more

92/97

三點十分

。   介武昌黃州間。江中有石三段。廣百步。高六丈。水經注謂之節度石。為西陽武昌分界處。今未知何似。晉 西陽。即今黃州。民國廢府祗稱黃岡縣。即春秋黃國地。楚先滅黃。後楚宣復滅。徙居此。故古為縣城。南齊.....more

93/97

九月初七日午下四點三十二分

西三十餘里。有羅家溝。江上有蘆洲。武昌志謂即子胥遇漁父之蘆漪。水經注所謂城南對蘆洲。舊吳時築客舍于洲上。亦謂之羅洲。孫權泛長安大船。遇風欲 向蘆洲。谷利不從。始免沉溺。即是處也。其地東過蘄黃。西接漢.....more

94/97

一點二十六分發車

,敷黃蘆,填黃土,長約十丈,非可久支,可想其地之瘠矣。《春秋傳》哀八年,吳為故伐魯,克東陽而進,次於泗上,即此,此為泗水上流,項羽會諸侯泗上,在下邳,乃泗水下流,南北相去七百里,名同水同,地不同也.....more

95/97

尼山以邱名

,其址呼少陵臺,蓋城南樓為杜甫登兗州城詠詩故跡, 為魯二國竟,兩漢分屬魯國及泰山府地山陽二郡,負郭地,兩漢為瑕邱縣,屬山陽,隋及唐置兗州魯郡,宋為襲慶府,置大都督府,元明清都北京,置兗州府,而此為南北.....more

96/97

同姓結婚利弊論

崇文社文集(3)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文字檔 出版品發行日期:2009 文字 陳錫如 周崑陽 同姓結婚利弊論 臺灣文藝叢誌 臺灣文藝叢誌 內文:天下事弊而已。有利即有弊。有弊亦有利。有利多而弊.....more

97/97
上一頁
第 7 頁
共 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