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花斑毛蕈甲

學名:Biphyllus marmoratus (Reitter, 1889)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f48b2a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目名:Coleoptera
中文目名:鞘翅目
拉丁科名:Biphyllidae
中文科名:毛蕈甲科
拉丁屬名:Biphyllus
拉丁種小名:marmoratus
描述:
種命名者:Reitter
簡介:"動物昆蟲鞘翅目毛蕈甲科花斑毛蕈甲Biphyllus marmoratus (Reitter, 1889)? Biphyllus marmoratus (Reitter, 1889)? 花斑毛蕈甲 毛蕈甲科(Biphyllidae)全世界已知種類有6屬約200種。小型甲蟲,體長小於7mm,體型為長橢圓形,身上被覆細毛,體色以紅褐色或黑褐色為主。頭部半露於前胸背板外,複眼突出頭部兩側,觸角短,11節,末端2–4節膨大為連結鬆散的球桿狀;前胸背板梯形,兩側多半具有一對或更多對的隆線,是重要分類特徵之一;翅鞘完整覆蓋腹部,具有明顯點刻列;足短,跗節型式為5-5-5(前、中、後足皆5節跗節),無葉狀墊。本科昆蟲多半出現在枯倒木樹皮下或枯枝落葉堆中,以子囊菌(Ascomycota)等真菌的子實體為食,成蟲具有趨光性。 毛蕈甲科在臺灣有5種的紀錄,皆屬於毛蕈甲屬(Biphyllus),但實際的多樣性應遠高於此。本種體長3.2–3.6mm,明顯大於所以已紀錄種類,且身上具有由灰白色細毛構成的不規則網紋花斑,類似分佈於日本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B. marmotratus (Reitter),目前暫時以此名稱之,但其確實的身分需進一步研究。館藏的標本都採自南投縣海拔2000多公尺山區。 "
食性:植食
成蟲體型概分:微型﹝0~5mm﹞
翅之數量:二對翅
翅之質地:翅鞘﹝Elytra﹞
變態 (Metamorphosis):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889
範圍:
世界地理分布:中華民國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