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地質
岩石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教育加值
教材
台灣之火山活動與火成岩
火成岩之礦物與岩石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地質學組
第二期計畫
地質數位典藏知識庫建置計畫子計畫:岩石學子計畫
學習資源
中文名:深成岩體之特性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碼:0b00000181da540f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地質學習資源
著作者:
作者:莊文星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地質
描述:
簡介:組織與構造
深成岩體是岩漿在地表下相當深度處結晶,由於緩慢的冷卻與在深部區域揮發性物質之存在,因此其結晶過程是漸進的,而產生了全晶質之結晶,且顆粒間相互鑲嵌,並具有相當粗大的等粒組織。粒狀結構又可分為半自形粒狀或類似花崗狀結構與他形粒狀結構。大部分深成岩具有半自形粒狀結構,其所含的礦物如角閃石、長石、白雲母和黑雲母具有半自形外觀,這種結構主要出現在淡色之岩類如花崗岩、花崗閃長岩、正長岩與閃長岩中。另一方面,黑色的岩類如輝長岩,因其主要構成礦物幾乎都同時由岩漿中結晶出,競爭發育空間彼此互相干擾,很難各自發育成好的晶形,乃形成所謂之他形粒狀結構。
有些深成岩類其組成礦物有平行排列之情形,此稱之為帶狀或片麻構造,大部分的帶狀構造是由於部分已結晶之岩漿在移動過程中流動排列所造成。
另一為深成岩體所特有的現象就是偉晶岩與花崗斑岩所具有的文象組織,它是由粗粒之長石包含了許多未完全發育的石英晶體,因其組織結構似古楔形文字或圖樣故名之為文象結構(圖1)。石英與鉀長石是最主要的文象共生礦物。
氣孔和空洞在深成岩中遠比在火山岩中少。有的花崗岩有稀散不規則的空洞,稱之為晶洞花崗岩。晶洞時有細小之石英、電氣石、金紅石之小礦物凸出。一般認為晶洞是由岩漿冷凝收縮所致,或是結晶末期氣體釋出而形成。
在岩漿向上移動過程中,它可能頂開了上覆之岩塊,此岩塊將沒入岩漿中形成了捕獲岩。捕獲岩乃火成岩體所頂蝕之岩塊,包含了各種不同之岩石,其一部分或全部可能已為岩漿所熔蝕。由於成分上的差異,在野外露頭,捕獲岩常易於引人注意。由於岩漿與捕獲岩間的反應,礦物換質與擴散作用使得深成岩體與捕獲岩間的接觸界線並不十分顯著。
深成岩的產狀
所有在地殼內緩慢冷卻的火成岩都稱為深成岩。如果深成岩體和地層面或葉理面平行則稱之為整接貫入;若深成岩體切穿地層面而不與之平行,則名之為非整接貫入。深成岩體之分類決定於它的形狀、大小和它與圍岩的關係,可以分為下列數種(圖2與圖3): (一)扁平體
岩體的厚度小於其他兩個方向的延展,則呈扁平體產狀。 岩脈和岩床:
岩脈為一扁平體,它橫切了圍岩之主要構造,如地層面、劈理面等。岩床則是整接貫入於圍岩之主要構造面的岩體。岩床與岩脈的寬度可自數公分至百餘公尺不等,其長度可自數公尺至數十公里。岩脈常成群發生,可能互相平行或呈放射狀。大部分細小的岩體都有冷凝邊緣,其粒度較他處者細。有些則為複合岩脈,由兩種或以上不同但同種類的岩石所構成。 (二)塊狀體
凡不屬於扁平體者皆屬於此類。
1.岩蓋和岩脊:岩蓋或稱岩盤,係塊狀岩漿將上覆岩層升拱而起所造成之透鏡狀岩體,其延展和厚度之比一般小於十,如二者之比大於十則歸之於岩床。彎曲透鏡狀之岩體其與褶皺之拱頂與槽底為整接貫入者稱之岩脊(圖3)。
2.岩盆:岩盆為漏斗形之侵入岩體,通常為花崗岩質岩漿侵入褶皺岩層而成,其岩頂的形狀並不一定,有圓丘狀、向斜、輕微拱起或水平(圖3)。
3.岩基和岩株:岩基為大規模的不整合貫入岩體,其體積向下部不斷擴大,好像不見其底似的。岩基出露面積皆超過一百平方公里;若規模不大,面積小於一百平方公里,則名為岩株(圖3)。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來源: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莊文星(年代不詳)。[中文名:深成岩體之特性]。《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d/d8/ad.html(2024/01/0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d/d8/ad.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火成岩的化學特性
中文名:板塊構造運動
中文名:火成岩之分類
中文名:火山作用與火山地形
中文名:火成岩
中文名:隱沒帶的火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