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客家電影《一八九五》在不同族群青少年閱聽人下的解讀研究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NclACN:004125924
著作者:
創作者:黃如鎂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詮釋社群
描述:
內容摘要:《一八九五》敘述18世紀臺灣客家先民自主組織家丁,抵抗日本接收的歷史。大歷史洪流下,小人物的無奈、刻苦辛酸和悲情是客家電影一貫的敘事內容和情感基調,加以客語發音、客家文學改編劇本,成為足具代表性的客家電影。上映期間政治人物強力站臺、客委會出資背景以及「客家三傑」的議題設定,影片以型塑客家英雄及他者族群的襯托,進行造神運動,以達反「客」為尊的目的。並藉影像再現強化客家抗日歷史事件,再創光榮的客家集體記憶,拉抬客家形象,對閱聽大眾進行宣傳與說服。《一八九五》作為客家形象營造、宣傳、行銷的工具性用途可見一斑。閱聽人對由上而下的新世代政宣電影,呈現多義的互文解讀,並因所屬族群的不同而有差異。 本研究挑選16位不同族群的受訪者,分客家族群組8人及非客家族群組8人的兩組詮釋社群進行訪談,了解當下閱聽人的接收解讀狀況。研究發現,客家組面對客家忠勇節義意旨、客語的公領域呈現等,持嚴苛的負面思考,非客家組觀感反而較正面。另外影片各族群角色位階的解釋、與傳統習俗的集體經驗互異
而幼時的母愛經驗、客家刻板印象等相同,且均不重視國族、政治及族群議題。詮釋內容顯示,能勾動閱聽人情感,發揮傳播效果的必是貼近閱聽人日常生活經驗的片段,過於遙遠的歷史時空與壯烈悲情,在訊息多義混雜的當下,會因較難理解,無法融入閱聽人生命經驗而被忽略。茲以研究結果,提供相關單位做日後族群溝通政策時的參考。
出版者:
出版單位:國立交通大學
日期:
出版日期:2010
格式:
數量:1
語言:
作品語文:中文
管理權:
管理權:原資料著者或出版者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