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中國傳統住宅及庭園之匾聯研究--以臺灣傳統住宅及庭園為例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NclACN:001226355
著作者:
創作者:張振輝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中國傳統住宅
描述:
內容摘要:本研究係以「中國傳統住宅及庭園之匾聯」為主題,藉「台灣傳統住宅及庭園」的案例,透過實地之田也調查、攝影與重點測繪,所獲得的基本資料,加以整理分析為主;相關文獻之資料及匠師訪談記錄作為輔助。最後,針對「台灣傳統住宅及庭園之匾聯」表現的內容與形式之主題,做深入的探討。並藉助於統計的方法,以獲取較準確的數據結果,以提供有志一同者之後續研究。本文研究所得之結論綜述如下:一、匾聯之起源的問題:由各家論點觀察及起源背景因素之探討,可以了解匾聯之產生,實與中國文化、藝術背景的深層密不可分。匾聯的起源應始於漢代是比較客靠的;對聯的起源則較晚,但至少不會晚於唐代。其後匾聯之所以能蓬勃發展有兩項原因:(一)、內在需求的趨使:亦即(1) 對聯文學規矩完備、(2) 文字裝飾的偏愛、(3) 文字指示性手法的必要、(4) 祈福、平安、功名....的期望、(5) 模仿本能。(二)、外在條件的成熟、、即指(1) 對聯文學的發展趨於普遍化、(2) 帝文的鼓勵推行對聯文學、(3) 書法藝術的流行、(4) 建築裝飾漸趨繁褥、(5) 文人積極參與造園成為風氣。二、台灣傳統住宅之匾額的特點:(一)、內容:以祈福最多,其次為勸勉與標名,其餘如:述境、官職、抒情、言志及褒揚則佔少數。(二)、形式:(1) 設置部位以門楣佔最多,其餘皆為窗楣;唯一較特殊的是廳堂神龕,也是匾額常設置的部位。(2) 使用材質以木材佔大多數,其次為木材加彩繪及純 彩繪者,彩繪的使用主要在室內的板璧及牆面較為頻繁。使用泥塑、泥塑加彩繪及泥塑加交趾陶之材質的,不下於木材,較特殊的為泥塑嵌交趾陶恣或嵌瓷片。使用這些材質的匾額,通常設置在院門、過水間門、廂房、門屋、廳堂....等室外,易受風與侵襲及陽光曝晒的地方。(3) 外表形側,以橫長形佔絕大多數,其次如:豎長形、書卷形、冊頁形、手卷形、扇面形等,至於荷葉形、南瓜形、絲瓜形、桃子形、石榴形、拱形等則僅有少數特例。(4) 外表框飾以浮雕線素框最多,浮雕花框及素磚框使用較少,再其次為彩繪花紋框及彩繪素框,其餘無框飾及透雕花框比例最少;其中透花框最為華麗,有精細的龍紋透雕及櫃檯腳。(5) 提自顏色以黑色為最多;其次為青色及金色不相上下;石材之匾額原則上都保留本色,亦有著色者。(6) 書體以行楷最普遍,其次為楷書,其他如篆書、隸書及行書則佔少數。(7) 字體以兩字最多,三、四字也算普遍,五字以上便很少見。三、台灣傳統住宅之對聯的特點:(一)、內容:以勸勉最多,其次為祈福,其餘只有褒揚稍為多些。(二)、形式:(1) 設置部位,以門板最多,其次是柱子上及抱框;設置在板墊、廊牆及抱框外側之比例,不到前三者設置部位的二分之一。(2) 使用材質以木板上加彩 繪為絕大多數,其次是直書刻於木上者稍多;交趾陶及泥塑的使用就大不如匾額了,這主要是因為兩者功能及設置地點上的差異所產生。(3) 外表形制幾乎全是豎長型,僅有的少數例外,皆屬較特殊的形制;如神岡大夫第之碑文形對聯,新竹鄭進士第之抱柱等。(4) 外表框飾,以沒有框飾者佔半數以上,其次則為彩繪素框,少數為素磚框。(5) 題字顏色以金色最多,黑及青色很少使用。(6) 書體以行楷最多,楷書其次,隸書及草書較少使用。(7) 字數以七字最多,其次是兩字較多。四、台灣傳統庭園之匾額的特點:(一)、內容:以述景最多,其次為標名及抒情兩類。(二)、型式:(1) 設置部位以門楣為主。(2) 使用材質以泥塑為多。(3) 外表形制以橫長形佔絕大多數,豎長型較罕見。(4) 外表框飾以浮雕線條素框最多,其次為無框飾。(5) 書體以行楷表現為主。(6) 字體顏色用靛青最多。(7) 字數以兩字最多, 三、四字次之。五、台灣傳統庭園之對聯的特點:(一)、內容:以抒情佔得較多,其次分別為祈福、述境及勸勉。(二)、形式:(1) 設置部位以抱框及抱框外側最多。(2) 使用材質以木材彩繪佔近半數,其次為木材。(3) 外表形制以豎長形為主。(4) 外表框飾方面,以無框飾者最多,少數為浮雕線條素框。(5) 文字顏色以金色為多。(6) 書體以行楷為主。(7) 字數以七字聯語最多,最長有十七字者。六、台灣傳統住宅及庭園之匾聯與中國傳統住宅及庭園之匾聯間是一脈相傳的關係。兩岸雖有海峽的天然障礙,但從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居民文化及社會結構等各角度來詳加體察,都在在的顯示台灣之文化藝術,仍是中原文化藝術之衍派。匾額運用在台灣傳統建築中,展現同樣的光彩,只是內容取向上所偏重不同罷了。從形式上來看,臺灣的匾聯整體來說,顯現出樸實不重繁縟裝飾的風格,書法流暢,氣魄卻有嫌不足之感。七、匾聯實結合了聯語文學、書法藝術、工藝美術、民俗藝術及傳統建築藝術於一身。其為中國傳統建築空間,盡到了指示內在意義的職責,進而延伸了精神層面更深入寬廣的世界。同時為不同意義的居家空間,營造了適當的情境。匾聯在傳統建築中有其受肯定的價值。今日,隨著傳統建築藝術的凋零,恆常性匾聯的設置亦失去了往日的地位。在當今中國人的生活與文化中,仍有其發揮的餘地,只是未被加以重視而已。
出版者: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大學
日期:
出版日期:1993
格式:
數量:1
語言:
作品語文:中文
管理權:
管理權:原資料著者或出版者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