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桃園與中壢間之聚落發展─中路和內壢地區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NclACN:001163445
著作者:
創作者:黃素敏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桃園
描述:
內容摘要:本文主要是探討中路和內壢地區聚落內部結構(人口結構、都市機能)及對外關係(道路交通、生活圈)的發展與變遷,並歸納聚落發展的模式,研究時間是由清代至今,共分四個時期,研究結果如下: 1.在人口結構方面,清代中路和內壢地區為閩粵移民開拓並建立聚落,日據時期中路地區主要是閩籍移民分布區,內壢地區則是閩、粵移民的混居地區,光復以後本區人口快速成長,民國60年之後的人口成長又較60年之前為快,同時人口產業結構發生改變,其中二級產業人口的增加最快,人口密集區也由昔日的中心沿著主要道路向外圍擴展。2.在都市機能方面,清代和日據時期中路和內壢地區聚落的主要機能是農業,光復以後工業、商業、住宅、行政、文教等機能漸增強。工廠和商店的分布沿著主要道路兩旁向南北兩側延伸,民國60年以前內壢地區陸續興建不少眷村,60年以後中路和內壢地區的住宅如雨後春筍般在主要道路兩側交通便利之處興起,同時本區的各級學校日漸增加,桃園市的行政中心於69年以後遷至中路地區。3.在對外關係方面,從貫公路和鐵路為中路和內壢地區對外的兩大交通動脈,隨著道路交通的改進,聚落的易達性也提高
居民的生活圈日漸擴大,閩客之間的往來愈見頻繁,在各項機能活動中與中路和內壢地區關係最切的都市是桃園市及中壢市,其次為台北市。4.全區的聚落發展可分為四時期,第一、二個時期(清代和日據時期)以農業機能為主,居民有濃厚的地域觀念,影響本時期聚落發展的主要因素為移民的墾拓、水利的開發和交通的建設
第三、四個時期(光復後至民國60、民國60年至今)人口快速成長,人口密集區由緊鄰桃園市區和中壢市區之各里向外圍擴張,二級產業人口大量增加,各種都市機能漸增強,聚落的發展沿著主要道路向兩側呈帶狀延伸,生活圈擴大,受地域觀念影響漸小,影響本時期聚落發展的主要因素為交通的改進、人口大量移入、工廠增設及台北都會區向外圍發展的結果。
出版者: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大學
日期:
出版日期:1991
格式:
數量:1
語言:
作品語文:中文
管理權:
管理權:原資料著者或出版者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