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臺東平原的移民拓墾與聚落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NclACN:001221551
著作者:
創作者:鄭全玄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臺東平原
描述:
內容摘要:本文主要在探討台東平原移民、拓墾與聚落的發展過程,以究明在以漢人為中心的台灣開發歷史中,東部開發所具有的地區特殊性。台東平原的移民拓墾活動在多重限制下,遲至日據中晚期才顯著地展開,文中首先即就平原的自然條件,土著部落的生活形態,荷據時期至清道、咸年間與外界的接觸過程,清季官方於特殊理由考量下所推動的移民拓墾嘗試,乃至日人領台初期的理番、移民政策等加以說明,以瞭解移民拓墾活動遲緩的主要原因。而後並進一步探討,促使日據中晚期拓墾活動展開的動力,移民取得或利用土地的方式,以及移民拓墾過程與聚落發展的關係。台東平原雖然僻處後山,荷據時期開始平原上的土著即因探金活動、瞨社貿易而與外界接觸,清同治年間漢人聚集的寶桑王,已是台東縱谷南半部的商品交易與服務中心
然而即使是嘗試性的拓墾活動也未曾發生,道光年間雖有西部平埔族稍事停留,但旋即北遷。沖積扇平原的限制性,以及土著對土地所擁有的勢力,都是阻礙台東平原移民開墾活動發展的主要原因。而開山撫番後尊重土著土地所有權的原則,使設治、駐防、招墾等官方措施,對移民拓墾活動的影響極微
日據初期劃為番地、成為殖民政府移民日本內地農民的豫定地,則同樣延遲了拓墾活動的全面展開。 遲至日據中晚期才日漸顯著的移墾活動,係遊過製糖產業的設立而展開的。向土著農民推廣蔗作的困難,以及會社經營不善,使確保原料供應,成為旭內地人移民村、美和本島人移民村與西部漢移民移住的重要原因。大正末昭和年間,西部移民開始普遍移住,廣大的未墾地吸引移民前來,瞨耕、開墾、做雜工都是主要的生活手段,卻普遍缺乏資力與組織
移民來源雖複雜,移民間的同鄉關係仍隱約可見,並成為聚落成長,擴大的基礎。由官方主導的水利開發則提高了土地生產力、土地價值,土著土地釋出的現象因而頻紊,移民移住的空間隨之擴大
而日據末期伴隨著日本對外戰爭擴張,島內經濟統制日漸嚴密,都使移墾活動更加快速,但移民多數並無法擁有耕地所有權。移民普遍獲得土地與光復後政府的耕地放領政策密切相關
移民的持續增加與鳳梨工場設立,加速了邊際土地的利用,新的移民聚落與傳統的土著部落則迅速地成長或轉變,移民反客為主地成為平原上住民的主體。在台東平原的開發過程中,官方力量與政策一直同時扮演著促進與限制的角色。
出版者: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大學
日期:
出版日期:1993
格式:
數量:1
語言:
作品語文:中文
管理權:
管理權:原資料著者或出版者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