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人類學
漢
客家
古物
生活及儀禮器物
工具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客家委員會
數位臺灣客家庄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名稱:擻草笐
客語拼音:海陸:so`co’gong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F0-1000402-1112-000253
著作者:
普查人員:張淑清(竹東)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古物
種類:生活及儀禮器物
工具
描述:
描述:據受訪者劉昌鑑先生(民國44年生)的二哥劉昌榮先生(民國36年生)所述阿公時代就從寶山遷移來此,當時這附近一眼望去大約只有5、6戶人家,父親年輕時就幫忙養牛、耕種。受訪者表示家裡有四兄弟,雖然當時只有國小5、6年級,平時則須放牛、割草,農忙時期更要下田幫忙,如插秧、割稻等。農田插秧後會長出雜草,當時沒有除草劑,所以都必須以人工的方法來除草,這時擻田笐就可以適當的保護手指並增加工作效率。那時耕種水稻約有一甲的土地,一年兩季(每季生產3000台斤),後來有化學肥料(一季約增至4-5000台斤),耕者有其田時,每季要給政府一定數量的稻穀,為期10年。直到民國76年其父親身體狀況欠佳,一部份休耕,一部份就改種蔬菜自己食用,有多餘的才賣給他人。劉昌鑑先生表示,家中的擻草笐為其父親劉秀廷先生自己取桂竹裁成一段一段製作而成,經過多年的使用,才成為現在的樣子,此串的擻草笐當初掛在牛間,老家改建時發現特地留下,好好把它收起來作為紀念,也要讓後輩子孫了解當初祖先耕種的辛苦。
材質:桂竹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建檔日期:2011-10-24
年代:約西元1985年收藏
格式:
形狀:擻田笐外觀為管狀
尺寸:長為3.2-3.8公分、直徑約為1.6-2.8公分、厚度約0.1公分
語言:
中文
範圍:
經度:X:121.085386
緯度:Y:24.724769
管理權:
保存機關(人)-名稱:劉昌鑑先生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張淑清(竹東)(2011-10-24)。[名稱:擻草笐]。《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5/9c/04.html(2014/09/25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5/9c/04.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插秧
桂竹
休耕
除草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