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軟橋伯公廟扌亥飯

客語拼音:海陸:ngion`kiau bag gung`miau+ kai` pon+

別名:義民爺扌亥飯

名稱:軟橋伯公廟扌亥飯客語拼音:海陸:ngion`kiau bag gung`miau+ kai` pon+別名:義民爺扌亥飯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E0-1000402-1111-000150
著作者:
普查人員:彭松枝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民俗及有關文物
種類:信仰
祭典
關鍵字:義民爺荷飯、挑飯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傳說軟橋伯公廟,最初係磚砌小廟,規模簡陋,原址約位於今之戲台位置,光復後地方人士倡議擴張規模,庄內熱心士紳遂糾資集材以備改建,相傳因有庄內父老於擴建施工時,與建廟師傅溝通不良,完工以後庄內青壯接連發生意外身亡及少年兒童溺斃之事,遂請示神明王公,得知廟內主樑係四方角樑,運用建材不當所致,為庄民安全只得再行改建。據地方士紳表示,猶記得有抬神轎過火堆一景,詢問父老結果,即因為補救上述禍害而有之民間習俗之一。而軟橋自日據時期起因恐地方不平靜,庄內多有於住家備飯食向義民爺奉飯,當時係各家迎回義民令旗供奉於神桌上。其後因上述提及之地方禍害發生導致祠廟重建後,庄民共同決定至伯公廟擔飯。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早年,每日有數戶人家為一組於上午十時荷飯祭拜義民爺以祈求保佑平安,如此週而復始者約二十餘年,因人口流失嚴重,年輕一代信仰日益淡薄,約於民國八十八年起庄中改於農曆每月初二、十六兩日輪流擔飯,每組由原來五戶減為三戶,亦有因白天上班無法備飯食而放棄者,皆因時代及社會變遷、信仰觀念改變之原故。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舉行時間:其他
辦理週期:每半個月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經度:X:121.097112
緯度:Y:24.695545
辦理地點:軟橋伯公廟
所屬族群:海陸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