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上坪新丁粄風俗

客語拼音:海陸:

名稱:上坪新丁粄風俗客語拼音:海陸: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E0-1000402-1112-000103
著作者:
普查人員:范明棋(竹東)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民俗及有關文物
種類:風俗
出生
關鍵字:新丁粄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據上坪里各個耆老口述,製作新丁粄,是長輩為家中孩子添福壽的意思,各地地方為孩子添福壽時間點各有不同,在上坪這裡是選擇還福日這天,一次做完,就是說,家裡新增加的人員不管男女,兒子、女兒或孫子、孫女都可以同時做,即使已結婚或已經20多歲了還是可以做,一生只能做一次新丁粄,每年想做新丁粄的家戶,看家裡有幾個新丁口,則準備幾托(盆)新丁粄。自早期開始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元節)子時,是上坪里這地方向王爺公還福的大典時辰,家中如果有需向王爺祭告的增加丁口人數,則在這一天,準備新丁粄(長壽龜粄、龜仔粄),來祭告王爺公,並感謝王爺公的保佑。主辦者吳賢妹女士表示,以前這新丁粄有分龜仔粄和桃仔粄,男丁用龜仔粄,女口用桃仔粄,後來為了統一且公平,現在不管生男或女都以龜形做為新丁粄的圖樣,唯一分別的是,堆疊好的新丁粄上會插一朵花,代表這疊是女口的。每一個新丁粄都有一斤重,粄皮以糯米加蓬萊米4:1製做,內餡為綠豆沙,製做紅粄、新丁粄上的圖案,有分生印與熟印
生印:即為生粄脆(加入粄嬤搓揉增加彈性),分同等大小、包好內餡後,印上圖案再去蒸熟。熟印:即為粄脆蒸熟後,搓揉粄皮,分同等大小、包餡壓扁再印製圖案。現在一般都使用熟印較多,因為花色較明顯。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一般客家庄還福大典都在農曆十月十五日左右,祭典活動前,要參與拜丁口的家戶,會製作新丁粄,附近鄰居、親朋好友會一同參與製作新丁粄,一般要花上一天時間製作,主辦者家裡則要準備餐點給工作人員食用。據說,古往製作過程中,如有帶孝或女性不潔者,均忌諱製做粄類,因為晦氣會使粄的製作失敗,如果成形過程,有破洞,應請年長者補洞,這樣才會帶來福氣,因時代變遷,很多細節較不在意了。到祭典完畢後,主人就會將新丁粄分送(除了最上面一個不可分送外)給鄰居好友,沾沾喜氣,分享福氣,也可稱「吃福」。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舉行時間:農曆10月15日
辦理週期:每年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經度:X:121.120587
緯度:Y:24.662598
辦理地點:上坪里1鄰上坪58之1號
所屬族群:海陸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