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五代同堂的喜喪

客語拼音:海陸:ng’ toi+ tung tong did hi’song`

名稱:五代同堂的喜喪客語拼音:海陸:ng’ toi+ tung tong did hi’song`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E0-1000402-1108-000053
著作者:
普查人員:王淑慧(竹東)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民俗及有關文物
種類:風俗
喪葬
關鍵字:喜喪、五代同堂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喪禮本就是比較嚴肅和禁忌的話題,但,彭婆婆享年93歲且已有五代,是「喜喪」,訃文也以大紅色來印製,喪家心中雖悲慟,但仍以感恩喜樂的態度來陪老人家最後一程,所以,整個喪禮過程氣氛溫馨,亦非常歡迎我們的紀錄和拍攝。隨著時代的改變,許多傳統的地方習俗漸漸被改變和取代,在軟橋雖然也逃不過這時代的巨輪,但難能可貴的是,我們仍能在其中發現許多聚落間保留以往的互助精神。軟橋地方習俗的變遷:據地方士紳彭松枝表示,在軟橋若家裡有人逝世,在遺體回來前,左右鄰居就會開始主動幫忙佈置及收拾喪家的家裡,如彭家公廳內,其神明及祖先的神主牌皆用篩仔蓋住,祖先的遺像則翻轉到背面、香火籃也用紅紙整個蓋住,目的是不宜讓神明及祖先參加喪禮,而遺體回來後的擺放位置則是男左女右。此時喪家會準備麵線給前來幫忙的左右鄰居吃,幫大家去去煞氣。貼紅布:(或稱掛紅,材料除紅布外亦可用紅紙)除了幫忙喪家整理屋內外,另還有人會到左右鄰居家門口貼上紅布除煞,避免把煞氣帶給左右鄰舍,幫忙避煞。整個喪禮結束後,有人就會去把紅布撕下來,並在家門口放一串排炮,幫忙除煞。彭松枝表示,以前都是族中長輩統籌吩咐大家該做甚麼,不過現在時代變了,很多習俗大家都不清楚,所以大多外包給葬儀社去處理,軟橋因為有守望相助隊,所以整個喪禮會看到很多社區的人在協助,如收禮金、辦桌、交通管制等等,其實就是大家分工。孝服製作:彭松枝夫婦說,軟橋還有老人家會製作孝服,以前孝服的製作需看時辰開剪,會有一個人專門剪裁孝服尺寸的大小,其餘的婦人們就幫忙縫。現在,則是禮儀公司會問你要休閒服還是傳統孝服,他都會幫你準備好。抬棺:以前抬棺是需要很多人手的,宗親及同姓的人就會開始登記,約16人到32人,路途很遠,人手夠中間才可以替換,而且愈多人登記表示在地方上的聲望愈好。現在則是禮儀社用推車抬上車及送至火葬場。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為適應現代忙碌的工商社會,整個告別奠禮在第二天做完圓滿七後結束,以此案為例,行程明細如下:日期:民國100年國曆3月5日 / 星期六 / 農曆2月初1日13:00 迎接外家14:00 開鑼、成服(請外家)14:10 佛音繞壇14:20 誦經法會開始 (經文:十王妙懺)18:30 點主、丁憂(請外家)19:50 十王妙懺完誦20:50 酬拜藥師,解病消業21:10 繳庫化財,焚燒財帛21:30 恭送諸佛,謝師回座日期:民國100年國曆3月6日 / 星期日 / 農曆2月初2日09:00 大殮(瞻仰遺容)09:10 家祭、公祭10:40 封棺(請外家)10:50 遊棺悼靈,請柩出殯11:20 火葬場誦經12:30 圓滿七15:00~17:00 安放骨灰在過程中請教了這場喪裡的星星禮儀社的禮儀師黃新德先生,及軟橋當地的地方人士,在這過程中也盡量記錄下幾處客家人特有的習俗(與閩南人習俗的差異)。黃新德先生表示,整個喪禮儀式喪家可選擇誦經或傳統功德的方式,此次喪家是選擇佛教的誦經儀式。迎外家:彭沐琛先生表示,迎外家就是迎接母系方面的親屬,客家人非常重視此一習俗,外家不可直接到本家,需在一處等候(此次則是在軟橋下方的停車場),本家會請備有國樂、八音的車子前去迎接,此外本家子孫分男左女右跪在兩旁,歡迎他們的到來。而閩南人的外家在出殯當天直接到場即可。黃新德先生亦說明,因這次是女方去世,所以外家需負責開鑼、成服、點主、封棺的執禮,若是男方去世,外家只是來追悼而已。女婿:黃新德先生表示,閩南人的女婿要三跪九叩進喪家,客家女婿很輕鬆,幾乎沒有什麼要他們做的。點主:神主牌上原是「彭媽盧氏之神王」,客家人在做功德時就進行「點主」的儀式,就是請外家代表用紅色簽字筆在王字上點上一點紅色的點,則成為「彭媽盧氏之神主」,點主後表示神魂有所歸依,被祖先所接受。黃新德先生亦說明,因這次是女方去世,所以由外家點主,若是男方去世,則是由家族點主。家祭:彭沐琛先生表示,客家人的家祭孝子孝媳是主角,其他是配角,整個流程大致是…兒子、長孫在前面代行禮節,哀弔文時,全部跪下,然後才起來,接著孝子孝女奠言、獻祭品完後,就請舅舅上香(因為是女方去世),然後是姻親上香,接著是宗族的堂兄弟姊妹上香,一批一批上香。閩南人比較複雜,祭拜時需三獻(獻花、獻果、獻酒)及三叩首,客家人上香即可。家祭祭品:黃新德先生說明,閩南人的祭品主要以三牲為主,客家人則是盛格(有財寶格、水果格、禮格,統稱盛格)。 洗抹草、吃豆干:在棺木送至火葬場後,喪禮過程也告一段落,此時喪家用抹草煮了一大鍋水,讓參與的人洗洗臉、洗洗手,好去除這兩天的煞氣。另備有豆干,有「吃豆干讓子孫好做官」的意思。坐米包:坐米包的過程中充滿歡樂,真是名符其實的「喜喪」。坐米包即是,在地上放一包米,一手拿發糕、一手拿紅包子,然後坐在米包上,屁股搖一搖再起來,代表會紅會發,而最後一個人就要把它吃掉。除孝掛紅:圓滿七後,整個喪禮算結束了,這時黃新德先生發給每人一條紅絲線,綁在每個人的手婉上,意思是討個吉利,讓煞氣可以避開。黃新德先生亦補充說明說,這條紅線需讓它自行脫落,不可以自己解下來喔!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舉行時間:其他3月5日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經度:X:121.098947
緯度:Y:24.694438
辦理地點:軟橋里
所屬族群:海陸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