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劉任城火囪

客語拼音:大埔:liuˇngimˋshangˇfo^cung+ (shagˋshangˇfo^cung+)

別名:劉任城火冲、石城火冲

名稱:劉任城火囪客語拼音:大埔:liuˇngimˋshangˇfo^cung+ (shagˋshangˇfo^cung+)別名:劉任城火冲、石城火冲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D0-1000602-1112-000137
著作者:
普查人員:顧志莉、林鑫咸、林冠廷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傳統藝術
種類:傳統工藝美術
竹編
關鍵字:石城、劉任城、火囪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火囪是臺灣早期一種用竹編成的烘爐,臺灣光復初期物資較缺乏,每至冬天酷寒時,人手一個火囪取暖
火囱往昔也是東勢地區嫁娶時重要的吉祥物,陪嫁時在火囪內放入火炭,再繫上紅布絲帶,取其「炭」之諧音,表示子孫生生不息,綿延不斷之意。東勢區石城曾經是臺灣竹編火囪的重要產地,是行銷全省著名的「石城火囪」,石城火囪主要產自石城竹山巷劉屋伙房,民國50、60年代,石城竹山劉屋可年產10餘萬個火囪,是竹編火囪的全盛時期。隨著時代的進步,家家戶戶改用瓦斯爐,一般家庭已很少用火炭,加上懷爐、暖氣機的發明,已不需要火囪烘爐,雖然陪嫁火囪後來轉型為迷你竹編火囪,但又為塑膠製小火囪所取代,竹編火囪已走入歷史。
技法流派:劉任城火囪技法係其祖父劉阿上師傅自大陸所引進,但大陸火囪只使用桂竹1種竹材,石城火囪所使用到的材料,則包括有桂竹、烏葉竹、麻竹等3種竹材及缽(小陶甕),編製石城火囪需用到鋸子、刀嫲(柴刀)、篾橋、竹馬(十字木器切割器)、劍門、剪刀、鑽子、烤爐等工具:火囪編製前,需先經取竹、剖篾、夾門等竹材前處理作業,老一輩的石城竹編師傅,從取竹、剖篾、夾門到編製,都是一手包辦。石城火囪的編製工序先取經夾門後的細長桂竹篾,進行「包甕」編織,再取烏葉竹篾「編爐身」及「編爐腳」,將爐腳(火囪腳)的竹篾摺捲,即完成「收編」的工作
再使用一麻竹片,取瓦斯噴槍將竹片烘烤變軟,而後將竹片兩端摺內彎,插入底部、綑綁,裝上爐耳(提手),即完成石城火囪。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建檔日期:2011-10-14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所在地:臺中市 東勢區 茂興里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