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莊秀菊泰雅編織

客語拼音:海陸:zong`ciuˇkiug taiˇnga`bien`zhid

名稱:莊秀菊泰雅編織客語拼音:海陸:zong`ciuˇkiug taiˇnga`bien`zhid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D0-1000402-1110-000248
著作者:
普查人員:鄭漪芳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傳統藝術
種類:傳統工藝美術
編織
關鍵字:泰雅織布、編織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泰雅族人過的是男耕獵、女織的生活,所以織布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唯有會織布的泰雅婦女才有資格紋面,女兒出生,母親就要開始幫她織嫁妝,從會織布開始婦女就要開始織嫁衣和嫁妝。莊秀菊小姐生於民國54年,父親是南澳人,母親碧侯人,民國四十年結婚以後遷居到太魯閣的可樂部落,七十八年嫁到竹東成為客家媳婦。在泰雅的習俗中,婦女的織布機要由最親的男性家人製作,如夫婿、兄長,以後使用上需要維修也必須由同一人處理,否則會患足疾的傳說。莊秀菊表示,他的先生雖是客家人,也不會幫她做織布機,但確是鼓勵她學習傳統泰雅編織的幕後推手。泰雅族的織布方法是織布箱放置地上,人也坐地上,人也是織布工具的一部分,要用腰帶固定捲經軸,兩腳頂住織布箱,雙手拿打緯板和梭子以拉緯線和緊實布料。所用的經線和緯線多由苧麻的皮拍打、搓揉、捻線、紡紗而成,線紡好,麻線用薯榔染成深淺不同的顏色備用,間或也會用不同的植物染成更多樣的色彩,一般以白色或淺色做底,配上其他顏色做花紋。花紋可能是祖靈的眼睛—菱形紋,或者是一個故事,或者其他線條,幾何圖案。現在也有部落買現代的機械化織布機織出泰雅圖案的布,但是與用織布箱織出來的質感不同,細緻、緊實,而手工製作者線較粗,布比較厚,緊實度的彈性也比較大。
技法流派:泰雅的織布要從製作苧麻線、染線、整經開始:泰雅婦女會在住家附近種植苧麻,苧麻經過去除葉子、剝皮拍打取得纖維、捻線、曬乾、漂白、染色……等的過程,才能得到織布的線材。使用工具有:整經架:一座整經架,只有立著的三根或四根棒子,通常以檜木為底座,左右二根棒子,中間的抵三根棒子多成叉型,整經的時候就將設計好的圖案放進去,排在經線片裡。織布箱:是一個長條、中空、上窄下寬的木箱,箱的外觀是圓弧形變織布的婦女用雙腳頂住,中空的箱,可以置放工具,緊急時可以敲響,像梆子一樣,傳遞訊息。中框棒:用以固定整好的經線。固定棒:放在織布箱上,固定整個經線片。分隔棒:將經線分為上下二片。捲經軸:靠近織布者的位置,將織好的布捲起來,捲經軸左右則繫上腰帶,腰帶放在織者的腰臀部位以固定經片。梭子:帶動緯線,穿過經片、拉緊。打緯棒:也稱為刀棒,往捲經軸打一下壓實緯線。小刀棒:織菱形花紋用。所以織布者也是織布機的一部分,支撐起整個經線片,好像織布機的另一端,二支腳頂住織布箱,用腰腿一來一回的拉扯捲經軸,使經線均勻,再用打緯棒打緊緯線,梭子來回穿梭,身軀隨腰腿伸縮、前後擺動,加上一聲刀棒的拍打聲,泰雅的織布工作就進行著了。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建檔日期:2011-10-22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經度:X:121.115577
緯度:Y:24.665826
所在地:新竹縣 竹東鎮 瑞峰里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