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彭春雄撿骨

客語拼音:海陸:pang chun` hiung giam’gud

名稱:彭春雄撿骨客語拼音:海陸:pang chun` hiung giam’gud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D0-1000402-1108-000055
著作者:
普查人員:葉麗芬(竹東)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傳統藝術
種類:生活技藝
祭祀禮儀技藝
關鍵字:撿骨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彭春雄先生日昭和13年(西元1938年)生,原為北埔大湖人,在日治時期家裡就開始以撿骨為職業,彭春雄先生表示:在他的阿公(日明治時期)那一代起,就跟著一位日本地理師學撿骨,彭春雄則是從13歲起,開始跟著阿公學撿骨,至今72歲,撿骨一甲子,現在傳給兒子第四代了,所以,彭春雄先生家算是「撿骨世家」。撿骨前都是家屬先看好時辰,準備簡單的水果,上香告知先人已經要將祂「牽」起。撿骨師傅沒什麼特別穿著,早期都是腳穿木屐,等一切就緒即可上工。彭春雄先生說,在昭和時代撿骨的工資是20日元(約現今台幣3600元),到現在得工資是5、6千元左右。
技法流派:彭春雄先生表示,每年農曆8月初是最忙的旺季,曾經一天處理10多具屍骨,一般墳墓深度大概1到2公尺,為了不破壞骨頭,只能以圓鍬、鋤頭慢慢挖,通常早上五點就出門,必須趕在中午前完成,撿一座墳少說要3小時。撿骨時要從手骨先開始撿,代表把先人「牽」起來,骨頭要以鐵刷刷乾淨,再曬曬太陽,放入甕罈的順序很重要,左右要放清楚,頭顱放在最上頭,也就是出生的姿勢,讓先人舒服的坐著,「人怎麼來,就怎麼回去」。撿骨最怕遇到下雨,萬一下雨就要趕快搭起帆布,避免骨頭潮濕,通常撿骨的時間都是下葬五年以後的事。撿骨過程不能亂說話,最後,檢完骨要用槌子敲掉先人的墓碑,表示祂已經不在這裡了。乾燥後的骨頭入甕(叫金斗甕)前,家屬要準備雞酒拜拜,且甕裡面要先放入木炭防潮,整個完成以後,再將骨甕暫時放在橫倉(墳墓旁邊的兩側有小洞),必須等到祖塔開大門的吉時到,才可將金斗甕遷移到祖塔裡。撿骨一甲子的歲月,彭先生撿過一百多歲的人瑞,最小的十五歲,不管老人、年輕人、男人、女人都是一樣,除非是有帶破骨命。男性破骨月生的有:子年2月、丑年3月、寅年10月、卯年5月、辰年12月、巳年1月、午年8月、未年9月、申年4月、酉年11月、戌年6月、亥年7月。女性破骨月生的有:子年6月、丑年4月、寅年3月、卯年1月、辰年6月、巳年4月、午年3月、未年1月、申年6月、酉年4月、戌年3月、亥年1月等。帶破骨仙命安葬處置法以民俗方法...(一)宜準備物品:十二塊碗用布袋裝打破,並唸(你破我比你還破)。(二)安葬時向死者說明,你生前帶破骨,今以過往,你的子孫今日備十二個碗來給你奉送,望你後世出生能完整不帶破骨,(你破我比你還破)唸完並擊破布袋裝的十二塊碗棄之即可。(三)先人埋葬後數年要啟攅拾金(撿骨),因墳墓或其他原因,有帶破骨之先命,無法拾金(撿骨)時,一般大都採用延遲方式處理,但是先人超過十年未拾金,易導致先人骨骸破損。(四)現代處理方法是火化,就無以上其它問題。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建檔日期:2011-07-20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經度:X:121.091694
緯度:Y:24.723390
所在地:新竹縣 竹東鎮 上舘里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