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彭伍秀嬌做孝服

客語拼音:海陸:pang ng’siuˇgiau`zoˇhauˇfug`

名稱:彭伍秀嬌做孝服客語拼音:海陸:pang ng’siuˇgiau`zoˇhauˇfug`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D0-1000402-1112-000042
著作者:
普查人員:葉麗芬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傳統藝術
種類:生活技藝
祭祀禮儀技藝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製作孝服是件繁瑣的工作,習俗、禮節、順序等等,都是傳統的技法,但是因為時代、環境的變遷,禮儀公司、殯儀館到處林立,使得這項技法漸漸失傳,而客家人傳統的製作孝服的技能,也將漸漸消失。出生於日昭和14年(西元1939年)的彭伍秀嬌女士,是竹東軟橋里里民們口中所說的製作孝服的能者,伍女仕自小就喜歡學習各項傳統、生活技藝,13歲左右看鄰居家中有喪事,便去看老一輩人如何做孝服,每一件孝服的尺寸她都深記腦海。製作孝服的師傅還要製作往生被,這條蓋在遺體上的被子,需用白色四方布,染過顏色後作底色,若是孫子被則是藍色的布做底,四面都要摺起來,上面再放上紅色的布,缝成八角型後蓋在往生者的遺體上,曾孫被則是用紅色底上面是麻線。除了孝服和往生被,靈堂、封棺釘子上的麻布、以及喪禮結束後,家屬手臂上戴孝的麻布,這些也都是由製作孝服的師傅一併製作。
技法流派:製作孝服在民間仍有許多禁忌,除非家中有往生者,否則製作孝服的師傅不隨便開剪或示範教學等,現就孝服的製作方式說明如下:喪家請託:伍女士表示:受邀到喪家的時候,坐在椅凳上接受孝子的請託,孝子手托一個茶盤、一個紅包、一支剪刀,側跪在製作孝服師傅的身邊,端給師傅說:「請您幫我做孝服?」,此時師傅要口說好話的四句俚語。而做孝服的順序排列也都由製作孝服的師傅來分發,以孝服的顏色來作為區分,製作師傅在喪家的訃文裡,親屬欄上的輩分,就能開始把每個家屬的顏色、尺寸分門別類,待第一天的準備事宜,就開始分發到親屬手中,這些工作需二、三天不等,若是大家族親屬眾多,得花三、四或五天的時間。孝服開剪:孝服開剪要看時辰,師傅一定要先做這件二十四孝的孝服,後面才接著做親屬所穿的孝服,這件二十四孝的孝服,是長子(捧斗)所穿。二十四孝的孝服意思是:前面有兩塊布各剪成六片就是十二片,背後也一樣的剪法加起來共二十四片,這樣的二十四孝服要做單數件,一、三、五稱五福臨門,第一件是長子所穿,一件是給么兒穿,另一件是長孫所穿。孝服的類別:孝服的顏色分為白布、黃布、青(藍)布、紅布以及麻布,另外孝服的配件還有蓋頭(帽子),蓋頭和孝服的顏色都是一致性,嫁出去的女兒蓋頭要貼紅布條,帽子有摺痕的是女婿、孫婿所戴,所穿的孝服則是沒有袖子,義結金蘭或義子所穿戴的孝服、帽子亦同。孝子、孝媳、孝女為麻布,孫輩為苧布,曾孫輩為藍布,玄孫輩為紅色布,遠孫輩為黃色,新娘不分輩份,一律粉紅色,其他女婿、孫女婿則白布。若是孕婦大多是用紅色或粉紅色的腰帶圍著,再加一雙筷子、一小包米和一個紅包,繫在腰間,送往生者的路程上在中途就要把筷子和米丟掉,只留下紅包帶回。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建檔日期:2011-06-13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經度:X:121.098633
緯度:Y:24.694260
所在地:新竹縣 竹東鎮 軟橋里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