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石圍墻庄復興宮

客語拼音:大埔:shagˋvuiˇciongˇzong+fungˋhin+giung+ (shagˋshangˇfungˋhin+giung+)

別名:石城復興宮

名稱:石圍墻庄復興宮客語拼音:大埔:shagˋvuiˇciongˇzong+fungˋhin+giung+ (shagˋshangˇfungˋhin+giung+)別名:石城復興宮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A2-1000602-1101-000005
著作者:
普查人員:林鑫咸、顧志莉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寺廟
關鍵字:復興宮、輔順將軍、馬舍公、馬援
描述:
歷史沿革:東勢鎮茂興及泰興等2里舊稱石圍墻(庄),石圍墻庄復興宮今稱「石城復興宮」,係東勢鎮茂興及泰興等2里庄民的宗教信仰中心,主祀輔順將軍「馬舍公」,配祀媽祖娘、神農大帝、註生娘、文昌帝君、山神及伯公等神明
馬舍公又稱為馬公爺、馬使爺、琦舍公、舍人公等,臺灣廟宇所奉祀的輔順將軍馬舍公,有馬援、馬恩、馬仁、馬安、馬福等,石城復興宮所奉祀的馬舍公為東漢「馬援」將軍,農曆9月14日為石城復興宮輔順將軍誕辰。相傳石城復興宮馬舍公的樟木金身(高約8吋),原為撫蕃通事張天賜之後裔庄民張阿福,於清咸豐年間(西元1860年~)自漳州入臺時,隨身將馬舍公請入張屋公廳(今庄尾江屋祖宅現址)內供奉,後因張屋人丁較單薄,遂將馬舍公金身暫放保正家奉祀。清代年間,石圍墻先民常與原住民發生流血衝突事件,且庄內祝融災難不斷,當地庄民遂研議移請馬舍公讓庄民們共同奉祀,祈求全庄平安
後庄民公推黃元興、吳阿華、劉阿上、詹其明、古德來、江天祿、李阿燈、巫天來等8位仕紳擔任建廟委員,由黃元興任委員長(主任委員),籌措建廟經費,並於日大正2年(西元1913年)擇石城復興宮現址建廟,當時為泥磚伙房屋式的廟宇,惟復興宮尚未全部完成,即被日本政府徵收改置為警察官吏派出所,相傳後因馬舍公顯靈向日警員追討歸還廟址,日人才將復興宮歸還給庄民,並於日大正9年(西元1920年)修建竣工落成。復興宮於日昭和10年(西元1935年)的墩仔腳大地震曾受損修復,後因廟宇老舊,於民國54年進行重建。每年農曆9月14日為馬舍公誕辰,該廟通常會於馬舍公誕辰前一日舉辦輔順將軍遶境出巡
每年農曆10月至12月的初二及十六日,該廟並會舉辦犒將祭儀活動,由石城2里庄民分為6組準備祭品,慰勞輔順將軍麾下將士護庄的辛勞。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建檔日期:2011-01-21
創建年代-年份:日大正 2年
創建年代-西元:1913年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關聯: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文獻期刊(94年度石城社區三生一體的農村生活圈-農業資源及手工藝產業資源調查成果報告書。)
石城復興宮新建誌文牌
範圍:
所在地:臺中市 東勢區 泰興里
經度:X:120.78918
緯度:Y:24.28540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