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上下公館伯公

客語拼音:海陸:shong+ ha+ gung` gon’bag gung`(shong+ gon’bag gung`)

別名:上舘伯公

名稱:上下公館伯公客語拼音:海陸:shong+ ha+ gung` gon’bag gung`(shong+ gon’bag gung`)別名:上舘伯公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A2-1000402-1112-000254
著作者:
普查人員:范明棋、王淑慧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寺廟
關鍵字:上下公舘伯公、上舘伯公
描述:
歷史沿革:上下公舘伯公廟是竹東鎮上舘里最主要的庄頭伯公廟,每月的初一、十五、初二、十六前來拜拜的信徒眾多,所以每月這幾天伯公廟前熱鬧非凡、攤販林立。據蕭雲波老先生描述,清同治年到清光緒年間(西元1870~1880年),他的祖父從北埔搬過來開墾農地,當時住在現在的下公館位置,這上下公館伯公位在他們蕭家田地裡,是由蕭雲波老先生的祖父設立的田頭伯公。 當時是石板建造的小祠堂,裡面供奉以石頭打造的伯公,在小祠堂左邊有一棵樟樹(現今的春福亭),後來因為日本統治(西元1895年)期間,禁止百姓拜神祇,結果伯公廟被拆,伯公神像也被沒收至竹東分局裡,而旁邊的伯公樹樟樹則遭到被焗腦的命運。直到民國34年(西元1945年)台灣光復後,蕭家便把伯公神像從分局裡請回,便在同樣位置點和同方位,重新打造伯公廟直到現今,並且在旁邊種植一棵相思樹與楓香(兩顆樹共同纏繞生長),可惜的是,在民國85年無故死亡,間隔2年,才又重新栽種樟樹成功至今。這上下公館伯公廟,由私人田地裡的田頭伯公,到升格為庄頭伯公,到現在的大伯公廟,一直都由蕭家子孫管理,到蕭雲波老先生是第三代。伯公福:彭誠吉老里長表示,上下公舘伯公自他三歲有印象起就有伯公福(四季福)的活動,每年農曆2/2、4/8、8/2及冬至前一天,大家會聚在一起拜神、辦桌聚餐,參與的會員約有95人左右,分8組(兩年輪一次),組頭負責拜神、辦桌和收費($200 /人)。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建檔日期:2011-10-25
創建年代-年份:清同治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關聯: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家戶受訪者口述
範圍:
所在地:新竹縣 竹東鎮 上舘里
經度:X:121.092478
緯度:Y:24.723054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