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人類學
漢
客家
古蹟及歷史建築
墓葬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客家委員會
數位臺灣客家庄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名稱:中山村清故義友諸君墓
客語拼音:四縣:qinˊgu ngi iuˊzuˊgiunˊmu (siib samˊgungˊngi iuˊcungˋsiib samˊlongˇngi iuˊcungˋ)
別名:十三公義友塚;十三郎義友塚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A2-1000309-1112-000055
著作者:
普查人員:徐榮俊;劉金花;劉湘華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墓葬
關鍵字:十三公義友塚、清故義友諸君墓、霄裡社、義民、爭水械鬥、古墓
描述:
歷史沿革:清故義友諸君墓,這座古墓埋葬的是在清道光丁亥(1827)年間,因為爭水糾紛,與霄裡社的閩南人發生械鬥,因寡不敵眾而犧牲的義民。當時,只有草草就地埋葬。光緒年間事件平息後,遺骨幾經尋覓,有的由子孫認領回去安葬
沒有子孫的由親戚出面認領
有的長工是由地主找回去埋葬。其餘無主骨骸計有13具,這13具屍骨都沒名字。這些義士都是霄裡地區爭水械鬥死難中沒有子嗣的年青人。當時已經有了新埔義民廟,本來牛車是由霄裡、途經關路闕、東勢(今中平路)、隘寮頂(今福龍路)再運經此地,準備要到新埔義民廟合葬。但牛車行至黃泥塘現址(今中山村10鄰),牛隻竟停滯不前,經焚香禱告並擲筊取決,復經堪輿,確認先烈忠魂要覓此風水極佳之地安息。於是李屋先祖雲祥公、乾祥公、敬祥公、騰祥公昆仲於清光緒13年2月(1887),捐出黃泥塘段416地號,以公號李永祥的名義登記捐出,並諭子孫永不得據為己有。樹德堂李屋先祖用心良苦,用共同的名字去登記,就不會被後代子孫賣掉。為什麼用公號「李永祥」的名義?因為決定捐地的李屋這幾位先祖,都是祥字輩,名字裡都有一個祥字。十三公義友塚墓地面積原有0.2483公頃,李屋後裔謹遵祖訓,用心維護,並廣植花木,早已林木蒼翠。可惜於民國85年5月因開闢大昌路外環道,破壞了墓地之完整。十三公義友塚樹立的時間比李家更早,十三公義友塚的設立在清道光13年(1833),那時候樹德堂李屋尚未來到這裡,李屋是咸豐初年到這裡來開墾。開墾之後才蓋大房子。本來路在房子中間,因為風水的關係,將路移到前面。李屋尚未取得旁邊土地以前,就有義民地,日本來台以後土地測量立地界,李屋自此開始繳稅並管理。據李茂達及李茂洲回憶,以前中壢、龍潭是屬於桃澗堡
竹北二堡地方跨新屋鄉、竹北、新埔、楊梅、高山頂這一帶都叫竹北二堡。那些犧牲的義民,除了桃澗堡之外,也有竹二堡的人士。所以2次世界大戰以前,由義民會主持的祭典非常熱鬧隆重,殺豬宰羊,到第2次世界大戰以後,因為物資缺乏,就慢慢沒落了,附近村莊與李家的人,逢年過節會來祭拜。因為樹德堂李家子孫認為十三公一直在庇佑著李屋,而李屋能回饋的是逢年過節的祭拜與墓地妥善管理。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建檔日期:2011-08-15
創建年代-年份:清道光 13年
創建年代-西元:1833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關聯: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李茂達;李茂洲
範圍:
所在地:桃園縣 龍潭鄉 中山村
經度:X:121.218681
緯度:Y:24.870727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徐榮俊;劉金花;劉湘華(2011-08-15)。[名稱:中山村清故義友諸君墓]。《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5/9a/c6.html(2014/09/25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5/9a/c6.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土地測量
世界大戰
桃澗堡
新屋鄉
義民廟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