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竹窩子七十三公廟

客語拼音:四縣:qidˋsiib samˊgungˊmeu (zungˊngi meu

qidˋsiib samˊgungˊmeu)

別名:忠義廟 、七十三公廟

名稱:竹窩子七十三公廟客語拼音:四縣:qidˋsiib samˊgungˊmeu (zungˊngi meuqidˋsiib samˊgungˊmeu)別名:忠義廟 、七十三公廟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A2-1000309-1112-000025
著作者:
普查人員:藍智慧、 劉金花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寺廟
關鍵字:龍潭陂、忠義廟、竹窩子七十三公廟
描述:
歷史沿革:清光緒21年(1895),日本進駐臺灣,臺灣人民不甘異族統治,紛紛組織義軍對抗日軍。日本山根少將派支隊於西元1895年7月12日自台北出發於7月13日抵達中壢。少將山根信成接獲情報得知龍潭陂聚集不少民軍,以及曾在安平鎮重挫日軍的民軍首領胡嘉猷正在龍潭陂南方的銅鑼圈聚眾以抵抗日軍,因此山根少將於7月14日凌晨5點30分自中壢出發前往龍潭陂。前衛部隊於7點30分抵達,再派遣大衛林聘二為右側軍,率領一支中隊的兵力經過安平鎮前往銅鑼圈。據日軍偵探的調查,龍潭陂距大姑陷15里,居民均為廣東人,只要他鄉者闖入便立即遭到殺戮,抗日軍常以此地為據點,襲擊中壢或是阻礙日軍的交通。胡嘉猷、黃娘盛等軍民首領於7月1日自安平鎮撤退後,便將抗日據點移至龍潭陂,而當地的居民也聽從民軍首領胡嘉猷、黃娘盛的調遣。(杉浦和作,明治二十八年台灣平定記)龍潭陂整個村子都被茂密的竹林所覆蓋,不只人身無法通過,甚至在村外無法判斷在村內人的位置,村外與村內僅有村端兩座橋連接。日軍試圖以步兵渡橋突入村內,但民軍便在鑿有槍眼的房屋內將一個個渡橋而來的日軍擊斃,因此少將山根信成只好下令暫停步兵的前進改以砲兵攻擊。民軍在日軍炮兵的猛烈攻擊下開始動搖潰散,日軍才攻入村內於下午4點30分佔領整個龍潭陂,軍民皆逃往鹹菜甕及三坑子方向。另外右側衛林中隊在銅鑼圈擊退三、四十名民軍便佔領該地,民軍逃往銅鑼圈南方的牛欄河。山根支隊在佔領龍潭陂後便捕殺居民73人,事後由義人胡玉山築墓堆,龍潭人稱七十三公。(陳漢光,台灣抗日史,台北:海峽學術,2000年,頁81-82。)這73人為:『魏阿盛、巫士奎、徐阿麟暨列墓:葉阿廷、古阿三、黃阿登、黃阿保、徐阿乾、李阿敬、陳有成、彭阿雲、彭阿美、盧阿井、曾石安、蕭竹秀、黃双元、彭阿□、楊逢祥、張阿木、林阿成、楊藜祥、林阿基、胡阿保、劉阿義、曾阿盛、黃水鳳、張阿珠、古伸慶、古天生、劉木蘭、吳阿石、巫阿朋、湯丙粦、黃戊求、張阿生、胡呈富、宋庚古、林阿牛、羅阿昂、黃贊勳、徐旺來、陳阿榮、黃養成、黃阿昂、吳阿谷、何阿石、管阿明、張添水、張方德、陳阿山、吳阿棟、羅阿統、陳石水、徐謝氏、徐阿貴、李阿昂、張石生、林阿良、謝德、管思忠、陳桂房、黃阿榮、劉順、吳丁旺、謝金標。』日軍山根少將帶領枋城少佐、三木少佐各攜大砲率大軍夾攻龍潭。胡嘉猶(又名老錦)義士為首的義勇軍,不幸因敵眾我寡,武器不足而敗陣。日軍趁勢衝入,縱火焚燬民房及五穀、文昌二廟,全鄉頓成火海。隊長胡嘉猶幸得負傷突圍,但隊員魏阿盛等75人因勢孤力竭在烏樹林竹窩內被綑俘,距忠墳後左前方約四百公尺處,73人一一被武士刀當場斬首,慷慨成仁。在竹窩內被綑俘的義士原有75人,其中義士黃任被砍未傷及要害而裝死順勢倒下,過後他匍匐到附近管姓人家敷以草藥治癒,另一義士胡玉山因年僅十六,是排最後一名要被斬首者,日人令其收屍掩埋而未加害,其餘73人均未加審問即以武士刀斬首,壯烈成仁,可歌可泣。原來的七十三郎墓,只有一塊墓碑、一方石案,四周蔓草萋萋,直至民國62年,烈士後裔胡享送,感於墳墓年久失修,一片荒涼,乃發動重修。於民國64年十一月十七日動工興建“忠烈塔”,完成一樓後因經費不足而停擺。及至民國72年,時任鄉民代表的吳祥丞先生,再度發動重建忠烈塔。終於在民國73年農曆4月6日動工興建完成目前的忠魂塔與廟宇。唯一的遺憾是當初73位義士的名字,在墓碑上尚有八人佚名。願義士英靈護佑,能讓查證工作更趨臻美。並訂定每年3月29日及10月25日為春秋祭典。民國95年為顧及上班族之參與,改為3月份第二個週日和10月份的第二個週日為春秋大典的祭日。這驚天地、撼鬼神的義行,留給家人的悲痛也無法言喻。他們的眷屬,必須含悲忍淚,背負襁褓,扶老攜幼,逃至現今石門水庫附近的叢林中躲避。既要餐風露宿忍受饑寒交迫之苦,又要防日軍追殺及原民出草之害,內外煎熬真是無以復加,更悽慘的是到了夜間,如有嬰兒啼哭不止的,為了顧及眾人的安全,往往忍痛含悲的將小孩活活掐死。來到七十三公忠義廟,到處可見國寶詩學大師游金華耆老的詩對,恭謁每句詩對,更令人內心澎湃激盪,加倍緬懷先烈可歌可泣的精神。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建檔日期:2011-02-19
創建年代-年份:清光緒 21年
創建年代-西元:1895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關聯: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陳漢光,台灣抗日史,台北:海峽學術,2000年,頁81-82。)(國立政治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吳昭英碩士論文《乙末戰役中桃竹苗客家人抗日運動之研究》P.105-106)
範圍:
所在地:桃園縣 龍潭鄉 凌雲村
經度:X:121.206235
緯度:Y:24.867797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